› 起名问答 › 【周易天地】弘扬、传承易学文化 › 走近佛教 › 佛教的“平常心”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作者帖子
-
-
2009年1月15日 上午1:56 #130
“平常心”一词,常出人口,并与佛教划上等号。但是,佛教的“平常心”,是否与我们世俗的“平常心”一样呢?其实不然。
佛教的平常心,与我们一般所说的平常心不一样。因为佛教的平常心是超出世俗的心态,但又融应于世俗;而一般世俗的平常心,它往往只是顺着一般的生理、心理需求,本能与习气而走,这是无明的、庸俗的。佛教的平常心,是脱离一般世俗的平常心的意态。
佛教的平常心是见道、证道之后的风光,而不是彻头彻尾的第一阶段的境地。所以,见证后诚然只是以平常心应世,却不是自始就只是停留在一般平常心的心态。
佛教的“平常心”究竟如何?简单的说,是没有一般感性的痴迷,却受用感性、融化感性;是不住见闻觉知,却受用见闻觉知;是没有分别智,而是大圆镜智。所以,此平常心是无所住,但时时刻刻都当下自在解脱,无挂碍;虽然成就自在解脱,却又如无所得,心无萦陷,确实成就其自在解脱。而其自在解脱非世俗而立,却是平常应世,而有其真自在、真解脱。其平常心没有变化颠倒,与一般人之平常心随时变化颠倒、心随境转等等,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佛教的平常心,是指永远没有变异的心持,这个心持融应于世俗,却非一般世俗的平常境界,更非一般世俗的平常心态;它是经过转凡入圣,又由圣回凡,是一种“中道”的境界。
诚如《金刚经》所云;“慈悲布施欲无我、人、众生、寿者相。”这种不执著,无所住而圆融的心,正与其平常心一体无二。所以佛教的平常心,一方面是般若,一方面是慈悲,而于二者自然结合,以为无挂碍与方便,成其“悲智双圆”的平常心。
-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论坛搜索
最近回复
Banner
论坛统计
- 注册用户
- 3,753
- 论坛
- 20
- 话题
- 6,561
- 回复
- 8,326
- 话题标签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