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名问答 › 【周易天地】弘扬、传承易学文化 › 走近佛教 › 《了凡四训》善业的积累
- 该话题包含 3个回复,2 人参与,最后由13111111621 更新于 15年、 5月前 。
-
作者帖子
-
-
2009年1月15日 上午2:03 #136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前有一个姓颜打算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而称道他祖宗积德,预料他的后人,必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后来事实证明,正是如此,因知《易经》所说确是至理名言。现在再历举往事来证明:
杨少师(荣),是福建建宁人,他的家庭是以摆渡为生。有一次,久雨之后,溪里的水泛涨起来。洪水冲毁人民的房屋。溺死的人顺流而下。其他摇船的人,都乘这机会捞取财物,只有少师的曾祖和祖父接着救人,不去捞取一件财物,大家都嘲笑他们是笨蛋。乃至生了少师的父亲以后。少师于二十岁就登科,官职做到三公,子孙贵盛,到现在不有许多贤德的后裔!
宁波杨自惩,早年充当县里的官吏,他存心诚厚,守法公平。那时的一个县长办事很严厉,有一回刑罚一个囚犯,把他打得血流满面。可是那县长余怒还是不息。自惩耐心劝解,使他平息怒气,不再鞭打囚犯。自惩家里很穷,别人送他的物品,一概都不接受,遇着犯人缺乏粮食,经常设法替他们解决。有一天来了新的怨人数名,饿着没有吃,可是他自己家里又刚巧缺少存粮,如果给囚犯们都饿得很可怜,自惩就和妻子商量。妻子问他:“囚犯从那里来的?”自惩说:“他们从杭州来,一路上忍着饥饿,脸色都饿得发青了!”妻子听了,很表同情,因此,取得了自己待炊的米,拿来煮粥给囚犯们吃。后来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守陈,次子叫守址,做到了南北吏部待郎(副部长之职)。长孙做了刑部待郎,次孙做了四川的按察使。他们又都是当朝的臣。
从前英宗正统年间,邓茂七在福建领导作乱,人民跟从他的很多,朝廷起用鄞县张都宪(名楷)南征,用计谋擒贼,委派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找到贼党名册,于是对不参加暴动的,秘密发给他们白布小旗,约定官兵来到的一天,把白旗插在门口,严戒官兵不可乱杀,因此保全了万人的生命。后来谢的儿子谢迁中了状元做到宰相。孙儿谢丕中了探花。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是一名秀才,有一天,隆冬严寒,他早起到学校里去,看见一人倒卧在雪中,抚摸那人的身体,已经是半僵了。他就把自己身上所穿的绵裘脱下来,给这人穿上,还扶着送到他的家,救活了他,太史的父亲夜间做了一梦,有神人告诉他:“你救人一命,出于至诚心,我遣韩琦做你的儿子。”等到生了琢庵,取名叫琦。
台州应尚书,壮年时代在山里读书,夜间鬼声啸集,使人惊慌。但他并不怕惧。有一夜听到鬼在那里说话:“某妇人因丈夫出门去久客不归,公婆逼她嫁人,明天夜里要吊死在这里,她可以替代我了。”应尚书听了以后,偷偷地把自己的田卖了,得银四两,伪造了她丈夫的信,寄银还家。她的公婆见到了信,怀疑笔迹不同,但又想起信札可以假造,银子是不可能假造的,想必儿子还活着。因此,就不强迫媳妇嫁人了。不久,那妇人的丈夫果然回家,夫妻团聚。应尚书又听到鬼在说话:“我应该得替身,可是这个秀才破坏了我的好事。”又听另一鬼说“你为什么不祸崇他?”那鬼回答说道:“这人心好,不久就要做阴德尚书(部长职位)了,我怎么能降祸于他呢?”应公因此更加努力做善事。凡是遇到饥荒的年头,就捐出欲来救济穷人,遇到亲友们有急需的,就设法给他解决;遇上非理侵犯他的事,他总是逆来顺受,不去和别人计较。后来,应公的子孙登科的,至今还很多呢!
常熟徐凤竹,名械,他的父亲家产本来是殷富的。有一次,遇到荒年,他自己就首先放弃应收的租米,来作为同县富人们的榜样,又分谷以救济贫穷的人们。夜里听到鬼在门外喊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这年凤竹果然中了举人。他的父亲因而更加努力做好事,凡是修桥铺路,供僧接众,只要是有利益于人们的事,没有不尽力去做的。不久,又听到鬼在门喊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做到都堂。”以后凤竹果然做到两面三刀浙巡抚。
嘉兴屠康僖公,初任刑部主事,亲自宿在狱中,详细地了解囚犯们的情况。发现有几个无罪的人,康僖公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他秘密写了报告给刑部的堂官。以后朝廷会审。堂官根据屠公的报告相符,就释放了冤枉的十余人。公又写了一份报告说:“在京都的地方,尚且有这么多受冤枉的好人,那么,四海之内广大的人民,难道没有受冤枉被压迫的人吗?应该每隔五年差一减刑官,复查档案,仔细考查研究其实际的情况,冤枉的给他们平反。尚书代为转奏皇帝,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当时屠公也被派为减刑官之一。有一次,夜梦有人告诉他:“你的命本来是没有儿子的。因为是你提议减刑,为自己造了福,因此报应,能得到三个好儿子。”当年夫人有妊,后生应埙、应坤、应俊、都是官居显要的。
嘉兴包凭、字信之,他的父亲做过安徽池阳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凭是最小的,入赘在平湖袁氏,和我的父亲交情是很密切的。他博学高才,可是屡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被录,他爱好佛、道之学。有一天,他去泖湖游览,偶然到了一的村寺,看见一尊观音菩萨的像,因房屋破旧,圣像露立着,遭受风雨的淋淳侵蚀。凭立即取出十金,交给寺里的住持们,叫他修缮屋宇。那各尚说:“工程大、银子少,是以信完成的。”凭再取出松布四匹,衣服七件,再作捐献。其中有一件精细麻布做的外衣是新制的。随从他的仆人劝阻他,要他把这件衣服留着自己穿。凭说:“但求圣像能够安全保存,我虽裸露着身体也是情愿的。”住持们听了这话,掉下了眼泪,说道:“面施银子和布衣,还不是一件难事,只此一点供养的诚心,实在是很难得的!”以后房屋修理完毕,凭邀请他的父亲同游寺中,夜间宿在寺里。凭梦见匣蓝神来谢他,说:“你的儿子当得功名禄位。”后来凭的儿子汴、孙子柽芳都登科第,做了大官。
嘉善支立的父亲,在刑房工作。有一囚犯没有罪,却被判处重刑。支立的父亲很同情他、怜悯他,意欲为他反案。囚犯告诉他的妻子说:“支公的好意以为报,明天请他到家,你以身体招待他,他或肯竭力为我没法,那我就可以不死了。”妻无奈,下泪同意。支公来到检测囚家,囚犯的妻亲自劝酒,并告以丈夫的吩咐。支公以为不可,但他还是尽力为囚犯作了反。囚犯出狱后,夫妻登门叩谢,说:“你这样的厚德,是世上少有的!现在你还没有儿子,我们有一个女儿,想送给你做妾,这在情理上总是通得过的吗?”支公因备了礼物,纳娶他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立。二十岁就中了状元。立生子名叫高,高生子名叫禄,都是贡生很有才学。禄生儿子大纶,又中了状元。
上面所说的十桩故事,虽然表现的事实不同,但归纳起来,只是一个善字罢了。如果更精确地来推论行善,那么善行还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需要精研明辨,才能做到真实的行善积德,自利利人。
什么叫真假呢?从前有几个儒生问中峰和尚:“佛教说的,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可是我们看到的,有人行善子孙不兴;有人作恶而家门隆盛。佛说的因果道理是没有办法证实的。”中峰说:“世俗的人情见不曾洗涤掉,看问题就难以准确,以致认善作恶,认恶为善。有了这样的错误看法,还不责怪自己的是颠倒,反而怨因果报应为无稽。”儒生们又问:“善恶的问题怎么会看成相反呢?”中峰叫他们各谈善恶的区别。有人说:“念财妄取是恶,廉洁操守是善。”中峰说:“未必如此。”
各个各说出对于善恶的看法,中峰都不一定是这样。儒生们因请问那是什么道理呢?中峰说:“凡是有益于人的是善,只利己的是恶。有益于人,就是骂人打人都是善的;只利于己,就是敬人礼人都是恶的。所以人们行善,利人的就是公,公就是真;利己的就是私,私就是假。还有,从全心出发的是真。表面上装做行善形式的是假;无所求而行善的是真。有所希求而行善的是假。这问题,你们都应该全面考虑的啊!
什么叫做端、曲呢?凡是想做好事,决不可被耳目所迷,随世俗见解,应从内心隐微处,默默审察,是不是纯粹从济世利人之心出发。如果这样,那就是端;假使有一毫沽名钓誉的媚世之心,那就是曲。完全是爱人之心的,就是端,行善而有一毫牢骚愤世之心,就是曲。纯是敬人之心的就是端,有一毫玩世不恭,侮弄世人之心的就是曲。这些都应该详细分辨的。
什么叫做阴、阳呢?凡做了一件善事,为人们所知道的,叫做阳善;做了善事别人不知道的,这叫做阴德。阴德能转变自己的业力,获得意料不到的幸福,阳善可得善报,并享受世间的名誉,被人称誉,美名远扬也是福,但必须名副其实,若是享大名,而实际上却没有真实德行的,就往往会得奇灾大祸。相反的,没有过咎的人而横被恶名的,他的子孙却往往会发达起来,所以阴阳之间,是很微妙的啊!
什么叫做是、非呢?鲁国的法律规定:鲁人有从诸侯那里替别人赎出姬妾,都得受政府的赏赐。子贡因为自己富有,赎了人而不受赏赐。孔子听到这件事,就很不高兴地说:“子贡做错了事啊!要知道圣人做的事,是可以移风易俗的;他的教导是可以为人作榜样,推行于百姓的;不只是求得自己一时的快意。如今鲁国富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如果以为受政府的赏赐为不廉,为不清高,怎么还会有人肯替别人相赎呢?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人愿意向诸侯那里替别人相赎人的了。
有人失足落水,子路救了他的命。这人牵了一只牛谢子路,子路把牛接受下来了。孔子听了,很高兴地说:“子路做得对!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许多能够勇于救难的人了!”
照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易是好的表现,子路受了别人的牛是好的。可是孔子却赞美子路而斥责子贡。可知的行善事的功过得失,不应光从事情的本身来看,还得看它的影响及于当时和以后的,是利还是害,来加以区分和定论的。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人,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一点而论;其它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都是应该考虑决择的。
什么叫做偏、正呢?从前有一位吕文懿公、他辞了宰相的职位,告老返乡,人们都非常尊敬他。有一次,有个乡下人吃醉了,当着他的面,把他痛骂一顿,吕公无动于衷,而不改色,对他的仆人说:“吃醉了酒的人,不必与他计较。”把门一关,就避开了。过了一年以后,这个乡下人犯了死刑,关进监狱。吕公才懊悔地说:“假使我当时稍与计较,把他送进衙门惩戒一番,是可以做到小惩而大戒,就不会害他犯死刑的罪了。我当时只顾自己存心于厚道,想不到却养成了他的罪恶习性,竟到了这样的地步。”这是以善心而做了坏事的一个例了。
还有以恶心而做善事的,如某一家大富户,有一次逢到荒年,穷人们白昼公开抢他家的米。他向政府去告状,政府不肯受理这件案子。穷人们因此更加器张。他就私自执行,把抢米的拿办困辱,人心才安定下来;不名,几乎酿成大乱了。善者为正,恶者为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善心而行恶事的。这是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的,是偏中之正,这是人所不知的。因此,做一件事,应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看。
什么叫做半、满呢?从前有一个女子来到佛寺,想要布施供养,可是身边只有二文钱,就把这二文钱捐献了,寺里的方丈老和尚亲自替她忏悔。后来这个女子选进王宫,享受富贵,带了几千两的银子,又到这所佛寺来布施。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回向”就算了。这女子就头号老和尚,我以前布施二文钱,老师你亲自替我忏悔,今天我布施数千两的银子,老师父倒不替我忏悔,这是什么缘故呢?老和尚说:“以前的二文钱,钱虽少而布施心很真,不是老憎亲自代为忏悔,不足以报德。今天钱虽多,而布施之心,不如前日的恳切,所以我派别人代忏悔就可以了。”这是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的道理。
汉钟离传授丹法给吕祖。这丹法能点铁成金。可以济世。吕祖问道:“以后还会还原变成铁吗?”钟离说:“五百年后,当恢复本质。”吕祖说:“这就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了。我不愿学这样的法术。”钟离心中暗喜,说:“修仙要积三千功行,你这一句话,三千的功地已经圆满了。”
还有行善而心无所着,不见有人、我、及所施之物的,这叫“三轮体空”也叫一心清净,能这样行善的,就是所施的只有一斗米,也种无边的福,一文钱也可以消千劫之罪,所有善行都是圆满。倘使心着于善,斤斤计较得失,虽然布施了万两黄金,也仅止于半善罢了。
什么叫做大、小呢?从前卫促达做官时,被摄引到冥司,冥司命下属官吏检呈有关他善恶记录。但见恶录盈庭,而他的善录,仅如筷子大小罢了。取秤来秤,那盈庭的恶录反而比筷轻,而像筷子大小的一束善录反而重。仲达说:“我的年龄还不到四十,哪有这么多的过恶呢?”冥官说:“一念不下即是恶,不一定要去做。”因问善录轴里所记的是什么。冥官说:“朝廷曾计划兴建大工程,修三山石桥(这在封建时代要拉民工去服役的),你上疏拦阻,这轴里就是疏稿。”仲达说:“我虽谏阴,但是朝廷没有采纳,于事实上无所补救。我能有这样的善功吗?”冥官说:“朝廷虽没有采纳,但你的存心是为万民着想的。倘使朝廷接受了,那你的善功就要更大了。”所以心是存心为天下国家着想的,那善虽小而大。“所以凡是存心为天下国家着想的,那善虽多也是少了。
什么叫做难、易呢?先儒说?克己须从难克制的地方去下手。孔子论为仁,也说,应从难处做去。在此,必须象江西舒翁那样舍了二年仅得的工资代别人偿还了官银,保全了一家夫妇免于离散。又如邯郸张翁那样,舍了十年所积蓄的钱,代别人还清赎银,救活了人家的妻子,这都是所谓难舍处能舍。又如镇江靳翁年老无子,他的妻子给他买了一个少女作妾。他不忍以邻家的幼女为妾,而送她还家,这是难忍能忍的。因此,他们所获得的福报也是很厚的。凡是有财有势的人,如果他要立功积德,却是很容易的。易而不做,这是自暴自弃;贫穷的人作福很难,难而能做,这才算是难能可贵。
随缘济世的事业,门类很多的。举其大纲的有十条: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一、与人为善:从前舜在雷泽地方,见有捕鱼的人互相争夺有利条件,对于强横的,他不批评他们的过失,而对那些肯退让的人,则加以表扬称赞,同时,他自己也去参加捕捞,并以身作则,把好的地段让给别人,经过一年以后,大家彼此之间,都肯相让了。象舜这样聪明的人,岂不能讲一句教训的别人的话吗?可是他不用言教,而以身教,自己做榜样给别人看,来转变别人的思想,这正是良工苦心哩,我们生活在世间,不可以自己之长来掩盖别人,不可以自己的善来比较形容别人的不善,不可以自己多能而困惑别人的无能。要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到别人的过失,要包容而遮盖它,一则,使他可改,二则,使他有所顾忌而不也放肆。见到辊人有睦微长处可取,有细小善处可以录用的,就应毅然舍己而从之,表扬而赞美之。在日常生活中发一言,做一事,都要不为自己着想,都应从带动大家向上向善,形成好风尚,从这一方面去做,那末,效益便伟大了。
二、敬爱存心:君子和小人,就其形迹来看是很容易相混的。只有一点存心处那善恶是绝对不同的,就好比黑与白完全不相同了。所以说,“君子所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的存心只是爱人敬人,因为人类有智愚贤不肖,有亲疏贵践,万品不济,那一个不是我的同胞,我的一体?因此对他们应当要敬爱。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爱敬佛菩萨。《华严经》说:“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为圣贤佛菩萨的志愿,是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各得其所,能敬爱一切人,即是和圣贤佛菩萨同一志行了。
三、成人之美:玉含藏在石头里,被人抛弃不顾,它就等于瓦石,如果加以开发、雕刻、琢磨,就成了宝物。所以当看见别人做了一件善事,或这人的志愿颇有可取,他的天资是堪以造就的,都应该提拔他、奖励他、推荐他、或给他设法维持,或替他剖白冤抑,务使这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
大抵人们都不喜欢与他性情或宗旨相反的人。由于善的人比较少,不善的人比较多。因此,少数的善人所做的事,往往遭到多数不善人的攻击。而且有些豪杰,在细小形迹方面不很注意,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和指谪。所以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毁谤。这就需要以维护和成全,这是盛德的事啊!
四、劝人为善:既然做了一个人,哪一个没有善良的心呢?只是为了追求利乐,而所追求的又没有止境,于是容易使人失足堕落。因此,与人相处,应该方便地指引他、警惕他、拨开他的迷惑,使他回复善良的心。譬如长夜大梦,使他一觉惊醒;又如久陷烦恼,拔出他到清凉的地方。如能这样,给人的恩泽最深,功德是很广大的。
古人说:“一时劝人以口,百日劝人以书。”以口劝人如对症发药,收效虽易,可是所及到的不远不广;以书劝人普及广泛而时间久远,造福无量。两者应该同时进行。有了机会可以劝说的而不加劝说。这是失人;不能劝的而硬加劝说,这是失言。在这个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加以慎重考虑的,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失人,也不会失言的。
五、救人危急,遭到不幸的灾祸,这是人生道路上所难免的事。对这些不幸者,应该象自己遭到不幸一所难免的事。对这些不幸者,应该象自己遭到不幸一样,急予解救,或者多方设法伸雪其冤屈,或从各方面救济他的困厄。崔子说:“惠不在大,济人之急可也。”这是说,恩惠不在于大小,只要能解救他的急难就是了。
六、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一地,大而一省一国,凡有关群众福利的事,应该紧急兴建。如开水渠导水,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见随闻向人加以劝导,自己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苦,任劳任怨,务使经办的事业获得成功。
七、舍财作福:佛教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只是“舍”的一个字吧了。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而财能换取衣食,所以施财为最重要。我能舍财,内心破自己的悭吝心,外心济人的急难难。舍财,开始会有些勉强,到后来就会成了习惯。这是了最可以洗涤内心的私情积垢的啊!
八、维持佛法:佛法是万世生灵的眼目,如果没有佛法,就不可能知道有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道理,也就无从脱离尘网,往生净土,乃至穷竟成佛。所以凡见到佛菩萨的圣像和经书,都应加意敬重。更应该弘法护救,上报佛恩。那功德是特殊优胜的。
九、敬生尊长:家有父兄、国有领导,以及年高、德高、位高、识高的人都应该对他们加以尊重。在家而奉待父母要做到和颜悦色、柔声和气,养成习惯。在社会上工作,要尽职负责,尊重领导,对社会国家做出贡献。试看忠孝的家庭。他的子孙是没有不发达昌盛的。
十、爱惜物命:人类之所以为贵,就因为有恻隐的慈悲心。如见到动物被杀的时候,恻然有动于衷,内心有所不忍。孟子说:“君子远庖厨。”也是因恻隐之心不忍见到或听到生物被烹宰的惨状。所以前辈有四不食之戒。就是: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不食,专为我杀的不食。如果还做不到断除肉食,不妨先从四不食之戒做起。待慈心渐渐增进,不特杀生当戒,而且对蠢动含灵。都应该委曲防护它。因为它们都有性命。都是贪生怕死,和人们是相同的。推己之凡,以及一切动物,实行素食、戒杀、放生都是功德善行。
善行无穷,是难以尽述的。由此十条而推广开去,那万德就可能齐备了。 -
2009年6月16日 上午7:09 #7653
善行无穷,是难以尽述的
-
2009年6月16日 下午1:03 #7663
要尽职负责,尊重领导,对社会国家做出贡献
-
2009年6月17日 上午6:50 #7666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
作者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论坛搜索
最近回复
Banner
论坛统计
- 注册用户
- 3,753
- 论坛
- 20
- 话题
- 6,561
- 回复
- 8,326
- 话题标签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