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名问答 › 【周易天地】弘扬、传承易学文化 › 育儿知识 › 治馋方略-让妈妈做决定,自己被动决定,自己作判断
-
作者帖子
-
-
2009年1月15日 上午2:25 #149
孩子对别人手中的东西格外喜欢,哪怕这样东西是他们再熟悉不过或最不喜欢的,只要是拿在别人手里,都是好东西!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
·先来说说玩具,别人手中的玩具,都是好玩的,哪怕是自己平时根本就不玩的。因为每件东西拿在自己手中和拿在别人手中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一件东西换个角度看就是新的,更别说这件东西在别人的手中会玩出不同的花样了,那更是自己未曾想到的。赶紧抢过来模仿或展示一下自己的游戏方案,是孩子们最急于做的事情。
·再来说说食品。孩子看到别人吃东西,往往会看到目瞪口呆、口水直流。胆小的孩子看着,胆大的孩子便毫不客气,伸手就抢。一般在3岁以前,孩子根本就不管别人吃的东西有可能是他们不喜欢吃的,只要看到别人吃,就会“馋”。怎么回事?第一,是视觉效果。别人嘴里的东西,在孩子的眼中是一幅新鲜的样子,他们对新鲜的东西非常向往;第二,对方吃的动作刺激了孩子的条件反射,而他们控制条件反射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三,受“吃”的氛围的影响,也就是从众心理在起作用。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孩子“眼馋”不完全是因为“没见过”或者“缺嘴”导致,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虽然孩子这种“眼馋”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也不能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这种表现。为此,我特地制定了一套“治馋方略”。让妈妈做决定
丫丫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和她约定:在外面遇到别人给她东西吃的时候,她要先看我,我会给她暗示,这件东西是否可以要。这种方法在当时看来很好,她只需要瞥我一眼,我就能及时捕捉住她的思想活动,同时给予答复:点头或摇头。与此同时,我还要求丫丫,如果可以接受,她就要说“谢谢”,当然了,在她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能用动作语言表示——“作揖”。如果不能接受的时候,她就要摇摇头表示“不接受”。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拒绝诱惑是何等的艰难啊!所以非常值得表扬。不管这种拒绝是否出自孩子的本意。拒绝别人除了需要勇气之外,还基于对妈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勇气的基础,因为她知道,在该拒绝的时候拒绝,也就意味着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这样,在拒绝的时候就不会太难过。当然了,这种信任是需要培养的,作为妈妈要随时强化这种信任。
在2-3岁之间,丫丫会说话了。我就要求她用语言表达“接受”或“拒绝”。这时,她自己还是没有判断能力,对于是否应该接受还是应该拒绝,不能自己把握,还需要看妈妈的眼色行事。自己被动决定
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继承上一阶段的操作规程外,还新加了一项内容,自己判断别人给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想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执行命令,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不是很难的问题,可是真的要自己判断别人给的东西,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别人送的每件东西,对小孩子来说都是有诱惑力的。这时候,很难判断这件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所以,在开始的时候,等待她的决定是个漫长的过程。她往往先看看我,我会告诉她:“你想不想要?自己考虑。”看完我又回过头看看送她东西的人,人家会说:“拿着吧,别客气。”最后还会低头看看东西。就这样,孩子的头就会像个拨浪鼓一样摇来晃去,心思也像拨浪鼓一样摇摆不定。
其实孩子心里早就做好了选择,这样左顾右盼是因为在心里想,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孩子都知道,妈妈是不希望自己要别人的东西的,可是别人给的东西对自己是很有诱惑力的,如果做才能左右逢源,才是他们这时候的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
这样的时候,妈妈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要有不怕羞得“厚脸皮”。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不止是孩子,还有别人的好意。当然了,这种训练我们一般都是在熟人面前进行,面对陌生人,我们一般是“拒绝”多过“接受”。
慢慢的,丫丫对这类问题的判断速度快了很多,主要是基于我的“不表态”。不管孩子做了何种选择,人前人后,我都不加以评论。经过几次之后,她意识到,妈妈是真的希望自己判断,而不是“做做样子”。于是她就能很快判定:这件东西,我要!谢谢!自己作判断的初期,绝少听到她的拒绝。
-
-
作者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论坛搜索
最近回复
Banner
论坛统计
- 注册用户
- 3,753
- 论坛
- 20
- 话题
- 6,561
- 回复
- 8,326
- 话题标签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