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
作者帖子
-
名字已发送,请查看邮箱
本帖最后由 一真 于 2009-2-8 16:52 编辑
现在再改身份证有些不太现实,一改所有的证件都需要改,比较复杂。当然改了更好。
可以在名片中把新名字和现在使用的名字同时打印上,名字本来就是知道的越多,叫的越多,相对起作用越快。三才数理基本无应验
名字
本帖最后由 一真 于 2009-2-3 13:56 编辑
天格、人格、地格对应的是三才数理,是指天人地三格是否五行属性相生或者相克。五格笔划一般是固定的,并不是简单的认为天人地的数字属性一定要与命局一致,不是这样理解的。
如邹璐阳:三才数理,暗示人的【健康状况和顺利与否】,金土土:【三才相生】
【吉】: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另外五格中的人地总格,由于笔划的限制,并不一定每组笔划的人地总格都是全吉,五格中有一格为半吉是不影响的。
已回复,请查看邮件
名字已经发送,请查看邮箱
第六篇 戒杀放生的实践与疑问的探讨
第一章 戒杀与放生的实践
一、戒杀的实践
1、能断然戒除肉食最为理想,否则可采渐进的方式,起初每隔几天吃素一次,渐渐增加素食次数,习惯素食口味后自可达到断肉的目标。
2、最少应从不伤害及不杀害一切动物的生命做起,素食当做最后目标。
3、平日多下功夫培养慈悲心,方法是多思考、多反省:
(1)多思考:畜生与人同样具有感觉神经,当它被杀,一只利刀在同一伤口来回反覆锯割;当被生煮,沸水临身,满锅腾跃冲撞,逃生无路。想想这时刀下、锅中若是我身,或慈亲或子女,其痛曷极!斯境何惨!此情何堪!
(2)多反省:每个人一生中都曾受过头痛、肚痛的小病苦,或曾受针刺、刀割、烫伤、火伤的小外伤,小小病痛就足以令人坐立不安,难以忍受,何况畜牲临宰,切、割、煎、煮一直到死,剧痛超过我们小伤的千万倍,仔细思量,岂不可悯。
4、常读本书或其他戒杀因果故事,自然能对杀生知所戒惧。
二、放生的实践
1、随缘的放生:见到动物面临被杀或命危之时,起大慈悲心,救它一命。这是最自然最有意义的放生,要把握机会去做,多多益善。
2、有计划的放生:由自己或委托放生团体,前往市场或店铺,购买供人杀食的动物,到适当而安全的地点放生。这种放生,最好委托有氧气筒等救生设备而且有放生经验的团体去办,使动物免于途中死亡。
3、戒杀与放生是一体之两面,想藉放生祈福消灾者,应同时实践断肉素食及随缘放生,较易达到愿望(较易而非绝对,理由见第二篇)。若平常舍不得断肉,又不愿作随缘的放生,只想出钱托人放生,企求消灾降福,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但也不是说吃肉者放生没有功德,吃肉有吃肉之过,放生得放生之功,只是唯恐功不掩过,所求较难遂意。
4、若能劝导亲戚朋友,使他们也能吃素戒杀,这也是很好的放生功德。
5、全力宣扬素食的益处及推广素食,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放生护生之道。
第二章 戒杀放生疑问之探讨
一、生病应该就医治疗,或者只靠戒杀放生、念佛行善祈求康复?
答:佛陀垂示因果,最主要的是要我们不造恶业,以免将来受苦报;面对已经来临的恶报,则应了悟这是先前作恶所致而坦然接受,偿还债务。生病花钱、打针、吃苦药、手术刀割就是一种偿还业债的方式。因此有病自然以就医治疗为原则。治疗期中当然也可同时进行‘忏悔、念佛、行善’以求转变业报,早日康复。若想全靠念佛行善的力量祈求愈病,有可能因转变业报的条件不足够而失败,使得表面上看到的结果,比就医治疗还糟糕,它的道理在第二篇说得很清楚。因此除非当事人深信因果,对可能产生的不理想之结果能够无怨无悔,否则不宜贸然放弃就医治疗,只靠戒杀放生、念佛行善祈求康复。对一般人来说,两者同时进行较为理想。但若患了医学上无法治疗的病,那就只有靠戒杀、行善、念佛一途了。
二、办丧事或祭拜祖先时,杀畜生祭拜乃是自古就有的礼仪,因何有罪?
答:请看后面所举经文及故事,道理自然明白:
1、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七品中,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人死之日,绝对不可以杀畜生拜祭鬼神,这种事,对于死人,没有丝毫利益,只会替死人结下罪缘。假使亡者因为往昔行善,应可再出生为人或生天上享受天福,由于在临终时,被无知的眷属为他造下杀生的恶业,使他连累遭殃,须费力在阎王面前辩白自己的无辜,以致受到耽延,晚生人天的善道。假使亡者在生之时,点滴的善事都不曾做,无丝毫的善根,死亡之时,正要依据从前所造恶业,堕入三恶道受大苦报,邢堪眷属用杀生来更增加恶业,使他罪上加罪,苦上加苦。这就譬如有人从远方来,肚子饿了许久,肩上挑著百斤以上的重担,忽然有人又给他加上一点东西要他负担,使他更加艰难辛苦。
2、莲池大师所著竹窗随笔,记有一则‘杀生冥累’的故事,浙江钱塘地方有一位姓金的人,平日持斋守戒,吃素不杀。死后他的灵魂附身在一个孩童身上说话,告诉他家人,由于生前修善不够,没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住于阴界,也很自由快乐。有一天他又附身孩童,责骂妻子,不该为修坟墓的事杀鸡造恶业,使他受连累,现在阎王派了一位鬼吏监视他跟随他,使他不像以前那么自由。妻子问他媳妇怀孕生产的事,答说:‘会生男孩,母子平安。下一胎仍生男,但母子都会死去。’许多人都在场听到这句话,记了下来,日后果然全部应验。
3、印光大师文钞中,致郭辅庭居士书记载:民国十三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玉山先生逝世。他的儿子周缉之与大师相认识,大师教他办丧事,不可用荤,因他父亲官职声望都很高,宴客场面必大,若用荤,则必杀生无数,难免为了增加父亲哀荣反而累其多背负杀生之罪。大师信寄到后,缉之即召集办事者商议,他们都是贪口腹的人,都不赞成办素食。结果在天津办丧事,开四千多桌。第二年搬灵回安徽,在南京、芜湖、家乡、扬州四个地方又再办追悼仪式,五次宴客,所杀生命不计其数。葬好后回天津,某日玉山先生忽到扶乩的神坛降书,痛骂家人丧事用荤,累他将在生做官的功德抵消杀生之罪都还不够。缉之大为后悔,惜已不及,于是计划在天津出资兴建一座佛教大丛林以弥补过失,因逢战乱未能办成。(大师一向不赞成扶乩,引此事意在令丧事办荤者知所戒惧。)
4、印光大师于文钞中又说:古时丧礼绝不用酒肉,隋炀帝做太子时,母后死了,碍于古礼,不敢吃肉,耐不住了,偷偷派人用竹筒装肉,用蜡封口,以包袱包裹好,拿进去给他吃。可见古礼很严,丧中禁肉,虽贵为太子,想吃肉也怕人知道而出此下策。
综合上述,可知丧事,杀生请客,为了讨亲友欢心,怕人批评,累得亡者承担杀生罪过,这种做法既不合古礼又不孝顺,实在愚痴之至。
三、杀畜生祭拜是神庙节日庆典祈福求安必备的程序,为何有罪?而且为何有人杀畜生祭拜,求福也能如愿,是何道理?
答:道理如下:
1、一般神庙虽大多登记参加道教会为会员,其实有不少神庙的主持人并未忠实践履道教教义。节庆时大举屠杀畜生祭拜,就是违背道教教义最明显的例子。因为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中,明文告诫人们不可‘射飞(鸟)逐走(兽)、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不可‘杀龟打蛇’、‘伤害昆虫’;而且明白的告诉人们,若能‘慈心于物’不乱杀生,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神灵卫之。可见‘不杀生’,也是道教的重要戒律之一,凡属正统道教神庙,皆应奉行不误,若违反者可视为不遵教规之犯戒行为,岂能无罪?
2、杀生祭神之非,佛经上屡有告诫,略摘如下:
法句譬喻经仁慈品记载:有位国王,其母病重难治,想杀各种畜生一百多只,拜祭四山五岳日月星宿神祇,为母祈祷延寿。佛告诉国王:‘欲得长寿当行大慈。’并且告诫他:‘杀生求生,与长寿的道理大相违背。怎么可以为了救一个人的生命,而杀害那么多畜生的命。……既使活了一百岁,一生之中,常用象、马等畜生祭祀来殷勤供奉天下各处神明,所得功德还不如做一件仁慈护生善行的功德。’那么我们杀畜生拜神,天神有没有来接受供养呢?佛在中本起经里说:‘杀生祠祀,不得其福,天神不食,杀者得罪。’为何天神不食?因为天神在天上住的是七宝饰成的宫殿,吃的是天厨妙味,自然而有。怎么会放弃天上甘露般的美食不吃,反而来吃你准备的又腥臊、又肮脏、又粗陋的畜生之肉。天神既不来食,自然也求不到所要的福,反而须承担杀生的重罪,真是何苦来哉!由此可知杀生拜神是一种以邪为正、无功有过的行为。
3、安士全书记载一则‘河神受戒’的故事:江西省鲟鱼嘴,此处河水,浪汹而险,有‘无风三尺浪’之称。当地有座龙王庙,极为灵感,往来的商人,必定杀生拜祷,行船才得平安,长久下来,为祭拜所杀畜生,其数难以计算。到了明朝崇祯年间某日,有位戒德高深的法师从那里经过,将到的前一天,管理龙王庙的庙祝梦到龙神告诉他:‘明天有位僧人会到此地,他过去世和我拜同一位师父出家修行。他修行不懈,今世成为高僧;我因一念之差,堕落为血食之神(受信徒用杀死之畜生祭拜的神),杀生的罪业很重,将来必定要入地狱受大苦报。明天代我恳求法师传我佛戒,以后拜我,不得再用酒肉。’次日庙祝出去查访,果真遇到这样一位法师,于是向法师说起缘由,并延请他到庙里,为龙神传戒说法。从此河水风平浪静,来往的人再也不用杀生祭拜。由此可知,既使为神,若贪享血食,同样犯杀戒,应入地狱受苦报。
若所拜的神是正直聪明而仁慈,你用畜生拜对他是一种侮辱而大不敬之行为,你所求的不可能如意,且须自己承担杀生罪过。世上或许确有杀生拜鬼神求福如愿的事,我们应了解的是鬼神也有犯过错的时候,若因贪享血食、受你肉供,就赐你不该得的福,帮你不该帮的事,这是一种既犯杀业又犯偷盗业的受贿行为,日后自有其应受的苦报;就你而言,除了须共同承担杀生的罪业外,该受的苦报强求而免,应知避得了一时躲不了永远;不应享的福报强求而得,焉知不是经由鬼神斡旋而预先透支日后应亭的福报,如此则又何喜之有?由上可知杀生祭拜,对神对人,两皆有害。
四、既说‘为恶者堕落为畜生,受人杀食’,则畜生被杀食是其应得恶报,为何杀它来吃有罪?
答:其理有三:
1、畜生之生活条件远不如人:食则粗糠槽粕,无有美味;衣则单靠皮毛,冷热不调;住则陋屋牢笼,难避风雨。做畜生本身就是一种大苦报,并非一定要被杀食才算是受苦报。
2、冤冤相报无有已时,循环偿债甚为可怕。佛要我们戒杀,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凡眼不可能明白所杀的畜生到底有没有欠我们的债?若有欠,到底欠了多少?假使所杀的畜生并未欠我们债务,或者欠我们的债不多,我们却讨债讨得过头,这时又变成我们欠它杀债,将来仍须还它,如此一来,彼此陷于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岂不可怕?
3、既使所杀畜生刚好欠我们命债,而且我们也没有讨债过头的情形,这也并非全无害处。因为万法唯心,业力不灭,起心动念,即造意业。当我们一念贪亭口福,一念残忍杀生,立即在八识田中种下不灭的种子,它具有一种力量,会薰习、加重原本就有的贪求和好杀的习气,使我们更容易造杀生的恶业,更容易堕落恶道,更难脱离六道轮回的无边苦海。
五、全不吃肉,改为素食,岂不妨碍健康?
答:植物性食品含有齐全的营养素,医学上已有定论。事实上素食者与吃肉者都有人营养不良,原因都由吃太少或偏食而来。只要调配得宜,素食不但无害,反而大大有益于健康。请参阅天华出版公司出版的‘新编素食·健康·长寿’一书自明。
后记
本书编成即将付印之际,恰值国内发生数十年来最大的绑架勒索案。勒赎金额高达一亿元,绑匪主犯学历为留学美国硕士肆业,勒赎金额之大与绑匪学历之高,都打破以往记录。由于本案发生于政府全面整顿治安期间,而且距离绑架勒索罪改科死刑及马○○等人因绑架罪被枪决才短短的四个半月,它所带给社会人心的是强烈的震撼、难解的疑惑、与无尽的忧思。
人们最大的疑惑是:‘为何连死刑都遏阻不了这些罪案的发生?为何一个受过如此高等教育的青年会自甘堕落,沦为绑匪?为何国民教育程度愈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却愈低落、犯罪率愈增加?’其实若能冷静深思,就知道这些只是社会风气全面性败坏之下所孕育而暴露出的病像。一个外强中干、体内潜伏各种病毒的慢性病患者,随时会变症百出,暴发重病,这是不足为奇的。
前面这一个问题,追根究底,歹徒之所以无视于死刑的威胁而一再犯案,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只认为:‘每个人都会死,死后一了百了,没有所谓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与其在世上过著安份而平淡的一生,不如大捞一笔,舒服的享受一阵子。既使被捉,顶多判个死刑、枪声一响就迷迷糊糊的走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大痛苦,何况也不一定被捉。’可见‘不相信因果报应’乃是人心堕落、犯罪增加、社会动乱不安的最主要原因。假使歹徒心中有因果观念,则既使不怕死刑,也会考虑到死后在地狱中的长久大苦报,不是任何铁汉所能忍受得了,因果报应的阴影,会使他贪婪的、凶暴的心冷静下来,在犯罪之前慎重考虑一番,避免铸下大错。对于陷溺的人心及败坏的风气而言,道理何尝不是如此。
因果观念对于匡正人心虽有其非凡的功效,不幸的是,长久以来‘因果的信仰’与‘低俗的迷信’被画上了等号,而受到政府与知识份子的忽视与排斥。然而面对社会的重病沉痀,该是举国上下好好反省的时刻了。由重大刑案的一再发生,可见严刑峻罚以及提高国民教育都已不足以挽救沉迷已深的人心;惟有大力宣扬、推广‘佛法的因果观念’这一对症良药,才能在遏止犯罪上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也惟有正确的因果观念能广泛的被认识与接纳,低俗的迷信才能从社会上绝迹而使人免受其害。
编者深望本书的出版,对于导正人心、改善风气能够有所助益。佛书的流通一向以佛教信徒为主要对象,欲求佛法能对社会人心产生全面性深远的影响力,则非扩大佛书与非信徒之间的接触面不可,因此恳请读者诸君阅完本书后,能多介绍给非信徒的亲友们,让他们也能明白因果、知所遵循,共同走上光明之路,则导众生入善道、致社会于祥和,您的法施功德莫大。
感谢员林莲社鉴因法师与智者文教基金会简辉雄老师惠予鉴定与指导,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书中故事题材,选自许多佛刊与善书,谨此向各佛刊善书出版社及各文作者深致谢忱。最后要感谢大乘印经会诸位大德的协助,使本书能和读者见面。
第五篇 深信因果轮回 念佛求生极乐
第一章 深信因果 行善止恶
读者诸君由本书第三篇的实例,可证知‘杀生确实会招致恶报’,则举一反三,可知其他一切恶行都会招致恶报。
佛告诉我们,会招致恶报的不良行为有十种:(一)叫杀生。(二)偷盗(只要不是自己的东西,拿来使用或占为己有都属偷盗)。(三)邪淫(违背伦理道德,在正式夫妇之外,贪图淫乐,乱搞男女关系等都属之)。(四)妄语(说谎、伪证、不守信)。(五)恶口(以凶暴或恶毒的话骂人)。(六)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七)绮语(说黄色淫秽的话使人想入非非)。(八)贪(贪求名利财色各种享受,迷恋不舍)。(九)嗔(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十)痴(邪见、不信因果)。
由本书第四篇的实例,可证知‘戒杀放生确实可获得善报’,则举一反三,可知其他一切善行都可获得善报。
佛告诉我们,能获得善报的好行为有十种:(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恶口。(六)不两舌。(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既然‘为善得福,为恶招祸,因果报应,真实不虚。’聪明的您,当然会将‘因果报应的道理’奉为指导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欲求福报当努力实行十种善行,欲免祸患当努力戒绝十种恶行。
此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务请记住:‘只问耕耘,不问何时可以收获。’本书第二篇已说明因果通于三世的道理,若您努力行善求福,却仍未能改变坎坷的遭遇,当知这是由于往世恶业较大,恶报较重所致。只可甘受如饴,并勤忏悔往业,行善不懈,或可早日痞极泰来,欠人业债,总须甘心偿还才是做人的道理;切勿因一时看不见明显的改善而失望怨尤,因为我人凡眼,不知无形中福与祸消长转变的情形,也许您的善行已经为您减轻多少应受的恶报,只是您不知道罢了。
第二章 六道轮回 应急出离
人世间的因果现象既已略有了解,不可不知轮回的道理。因为只有‘六道轮回’才能代表整个众生界的因果变化真面貌。
所谓‘六道’是指六大种类的众生:(一)天道——指居住于天上,具威德、有神通、享天福的众生。俗称天神。(二)人道——指人类。依佛经所说,各星球上多住有人道众生。(三)阿修罗道——有天福而无天德的众生。(四)饿鬼道——常受饥饿怖畏的鬼类众生。(五)畜生道——指除人以外之一切动物。(六)地狱道——指堕落在地狱中受苦的众生。
所谓‘六道轮回’是指众生在命终后,各依善恶业力的牵引,投生到上面所说的六道之中。由于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有时修善,有时作恶;于是有时生天享福,有时入地狱受苦。就这样在六条道路中进进出出,头出头没,如轮之回转,永不停息。
决定六道轮回的总关键,在于善恶业力的牵引。
以人道来说,能行上品十善,则死后生于天道;行中品十善,死后仍生人道;行下品十善,死后生于阿修罗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由行善而得,果报较好,三者合称‘三善道’。
若造作下品十恶,则死后生于饿鬼道;造作中品五逆十恶,则死后生于畜生道;造作上品五逆十恶,则死后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由作恶而得,果报低劣,三者合称‘三恶道’,又称‘三涂’。
六道轮回之中,有三种善道,三种恶道。表面看来,出生于善道与恶道之机会,各占一半;实际上‘沦落于三恶道之机会’,要大于‘生在善道的机会’千万倍乃至无数倍。这一点只要比比地球上人类和其他动物(畜生道)的数目就可明白。
涅槃经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意思是说:‘出生为人的机会假设像手里拿的一撮土,那么出生于三恶道的机会就如整个大地的泥土。两者大小悬殊,不成比例。’
既然出生于三恶道的机会大得吓人,而三恶道的痛苦又是我们所不敢领教,当然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永远避免它、躲开它。
怎样做才能永远避免走入‘三恶道’这个恐怖、痛苦的黑暗深渊呢?请看下章说明。
第三章 修持念佛 求生极乐
壹、为何一定要修持佛法急求出离轮回
前面一章提到作恶会堕入三恶道受苦,而且机会很大,要想避免,只有一个方法——修持佛法以求永远脱出轮回。
不过许多人心中存有一种想法:‘既然作恶会堕入三恶道,我只要一生守法守分,不做坏事,就不怕死后沦入恶道,何必一定要修持佛法求脱轮回?’其实只要明白后面的道理,就知道这是一个不正确而且危险的观念。
因为众生只要未修至解脱生死的地位,就永远在六道轮回中轮转。佛告诉我们,每个人自无穷远古以来,出生在人道的次数多得无法计数,若能将每次出生为人时所流的泪水积集起来,将比整个地球大洋海水还多。每次出生为人总曾经做了或多或少的善业与恶业,扣除掉已经受完的果报后,每个人的身上都仍背负了无量的恶业和一些善业,这些业一笔一笔的等待因缘成熟以产生果报,让我们去偿还或者享受。既使今生今世你勤修十善,使你下一世能生到天上享受天福,或再出生为人享受大富贵的果报,也不值得你太高兴。这话是何道理?因为下一世若生到天上,由于只顾享受殊胜的快乐,往往疏忽或者不想修行;若出生为人,由于有隔阴之迷,不记得前世之事,也很可能忘了应该修行十善才能保住人身。如此一来,当你下一世在天上或人间的寿命结束之后,能不能再继续出生在人、天的‘三善道’,可就很有疑问了,那还要看这时等待在后面,即将对你产生支配力的下一笔业,要牵引你往生六道中的何处而定。而等待在后的下一笔业是善业或恶业,你全不知;下一笔业若是恶业,它将使你堕落为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受苦;若是极重的恶业,将使你千万亿劫沦落恶道受大苦报,难有出期。何况华严经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这话告诉我们‘堕落恶道十分客易’,而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实为千古不易的真理。
六道之中,以‘天道’的福报最为殊胜,地位也最为尊贵,但命终之日也难逃过业力的控制,仍要落入轮回之中,佛经中有不少‘天人死后堕入恶道’的记载,可为明证。
你说业力可怕不可怕?
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有如浪涛汹涌的无边大海,处在其中,随浪升沉,难以自主,头出头没,无有尽期。今幸有‘佛法’这一个大慈航、大宝筏,聪明如您,可不早搭其上,速登彼岸,急求出离吗?
贰、如何修持佛法
佛学精深,法门无量,初入门者,可能眼花撩乱,不知从何下手。
编者在此郑重的向您推荐一个最容易、最稳当的方法:‘净土念佛法门’。
为何此法最容易?因为只要神智清楚,能够口念或心想,就可修持。
为何此法最稳当?因为只要方法正确,任何人都有成功的希望。
参、如何修持‘净土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的修持方法,当然不是简单数语就能解说究竟,这里仅作简要、初步的介绍,读者诸君凭著这些,可作初步入门的修持。若想作更深入的了解及研究,须另找专书阅读,或向师父、大德们请教。
修净土念佛法门要点如下:
一、立不移之信心:有疑心则修此法难成就,故首先须确信后面数事:
(1)确信在我们的西方,距离十万亿佛土之处,有一个景色无限美妙,极为清净庄严,胜过此处千万亿倍的极乐世界。
(2)确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曾发誓愿,要接引十方世界修持净土法门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成佛以来十劫之久,都一直在实践著他的誓愿和诺言。
(3)确信如法修持净土念佛法门,临命终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二、发坚定之誓愿:决志今生求生净土,无有退转。发愿应于佛像前,若无佛像,则合掌面向西方恭敬发愿也可。发愿文句本无固定格式,总以虔诚为要。就像对自己的慈父慈母诉说愿望一样,想像慈悲的阿弥陀佛就在你面前,亲切而无比虔诚的对佛说出你的愿望即可。此项发愿的工作,最好于每天最后一次念佛之后或睡前重覆一次,才能使愿力深植於潜意识中,则命终痛苦迷糊之际,也会不忘求生净土之誓愿。
三、主要修行:每天念佛。要点:
(1)佛号念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读‘ㄋㄚ ㄇㄛ′’。
(2)每天念。随时可念,随处可念。行、住、坐、卧、工作中皆可念。
(3)出声念、默念皆可。但上厕及就寝时只可默念。念的时候要口里念、心里想、耳朵听,一句一句清清楚楚的念下去。
四、辅助修行:
(1)遵行十善,戒除十恶。
(2)多多行善助人。(行善之法可参阅陈柏达居士所著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一书)。
(3)每天在睡前,要将今日念佛及行善的功德,在佛前回向求生极乐世界。
肆、释疑
编者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有非属纯正佛教的其他宗教,他们的部分传道师宣称:‘现在是白阳期了,念阿弥陀佛已经没有功效,不能解脱生死,出离轮回。’‘白阳期’是他教的教义,在此不予批评;后面半句话则是人为编造的大妄语,千万相信不得。
试想,‘接引十方世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往昔所发的伟大誓愿,并且阿弥陀经里,佛明白的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自从成佛之后,开始从事接引众生前往极乐世界的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劫之久(十劫约一百三十四亿多年),从没间断,阿弥陀佛寿命之长难以思量,因此其度众生的工作也无量久远的进行下去,永远实践著许给众生的诺言,怎么会因为地球上其他宗教教义中划分一个白阳期,就违背自己的大誓愿而停止度众生的工作?更不可能任我们凡夫俗子随便说一句‘念阿弥陀佛已经无效’,就使得阿弥陀佛没有办法再度众生了。
这层道理,有智慧的人深思一番自可明白,切勿为人所迷,坐失念佛往生的大利益。
愿您相邀亲戚朋友,共沐弥陀慈光,共修念佛法门,他日相率往生极乐,方不辜负出生为人、幸闻佛法的大好机缘。
第四篇 戒杀与放生的善报
戒杀与放生的行为包括那些?
1、不亲手杀生。
2、不教唆别人杀生。
3、不帮助别人杀生。
4、戒除肉食。
5、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
6、凡有拜拜,不管拜的是什么,一律用素菜、鲜花、水果,不用牲礼。
7、见人杀生,应加劝阻,或用钱将临宰之动物买而放之。若劝阻无效,或他不卖,则应对被杀之动物起同情心,若能为它念佛号或往生咒更好。
8、不虐待动物。
9、其他与前篇所列杀生行为相反之行为。
10、自己戒杀放生,也劝别人戒杀放生。
戒杀与放生能得何种福报:
1、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说,人于世间慈心不杀得五福:
(1)寿命增长。
(2)身心安隐。
(3)不为刀兵虎狼毒虫所害。
(4)死后得生天上,寿命长远。
(5)天上寿尽,再生为人则长寿而少病。
2、其他在佛经及善书上所记载之放生戒杀福报有:
(1)遇有紧急灾难,易于逢凶化吉,脱困免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2)遇有医学上难治的所谓‘冤业病’,能戒杀放生配合念佛、诵经、持咒、修忏等佛事,虽不能百分之百有效,却常有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
(3)凡有祈愿,较易达成。(例如:求生子、求平安、求功名,求事业、求消灾等。)
为什么实行戒杀放生却得不到祈求的福报?
第三篇 杀生食肉的恶报
杀生及其类似的行为有那些?
1、亲手杀生:不管用何方法,只要引致动物死亡都属杀生。
2、教唆别人杀生。
3、帮助别人杀生:提供杀生用具;指导杀生方法。
4、赞叹杀生:见他人杀生方法巧妙,手脚俐落,夸奖赞赏。
5、见杀生随喜:见人杀生,心生欢喜,说他杀得好。
6、建立神庙,屠杀动物拜祭神明鬼魂。
7、嗜食动物肉。
8、取食动物胎卵。
9、从事杀生有关的行业:饲养、捕捉、贩卖供人食用及娱乐场所让人戏弄的动物,贩卖捕捉动物及杀生的用具。(菜刀为切菜所需,不在此限)
10、虐待动物:用弹弓石头射打动物,破坏巢穴使其不得安居,绑缚或鞭打动物,用笼子箱子关著动物观赏或贩卖,玩弄动物取乐,使动物相斗取乐或赌钱,游乐场中用动物供人戏弄。
11、上述行为,如施之于人,同属杀生罪行,而且罪报更重。例如流氓施暴或杀害良民,治安人员刑求嫌犯逼供,法官枉法造成冤狱或屈死,堕胎等皆属之。
12、教人互斗或相残杀,或挑起战争以致生灵涂炭。
杀生及其类似行为会得何种恶报?.
1、堕地狱中,长久受大苦刑。
2、长久年代轮回出生为鸟兽,互食血肉,辗转偿命。
3、堕落到饿鬼道受苦。
4、受完上面恶报,再出生为人时,则多病、多灾殃、短命。或胎伤而死、或堕地而死、或意外灾害而死。
5、药师经上说杀生祭神,祈福求命,不仅无效,且会招致横祸。经上列举的横死有:被庸医用错药而亡、烧死、溺死、毒虫咬死、被狮子虎豹等野兽吞食、堕崖死、中毒死、饥渴而死等。
6、佛经上列举许多杀生与恶报之间的关系:
(1)五根不具(眼耳鼻舌手足残废)——由于往世弹射岛兽,或断其头,或断其足,或断鸟翼。
(2)老孤无子—夺取鸟卵或幼鸟,使鸟无子。
(3)唇缺唇裂——往世钓鱼,使鱼裂口。
(4)生恶疮治不好——往世喜欢无理鞭打众生。
(5)少小孤寒,无有父母兄弟——捕捉飞禽走兽,绑缚或关于笼中,使其离开同伴而孤独过日。
(6)生受酷痛,形体毁折——掴杖良善,妄谗无罪。
(7)生为水牛,做苦工挨鞭打——为官者,为贪财物入人于罪,鞭打刑罚,判入牢狱,则死后入地狱千亿年受苦,罪毕生为水牛。
(8)两手扭曲不能伸缩,两足残废不能走路,弯腰驼背,身体不遂,行动不便——由于往世捣毁兽巢,设网或陷阱捕捉鸟兽,以致鸟兽头破脚折,受各种伤。
杀生食肉与社会混乱及流血战争的关系:
古典小说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开场白:‘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话道尽了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周期性遭受战争灾难的血泪与沧桑。为何人类历史总抹不开干戈流血的阴影,战争的悲剧总是一幕一幕不断的上演?历史学家自有他们的一套说词,但唯有佛法的因果律为苦难的众生指出它的根本原因及预防之道。
佛法因果律告诉我们:人与畜生同为轮回六道中的一份子,畜生并不永远为畜生,恶报尽时仍可转生为人。今日为畜,你要它死;来世为人,他不要你活。一报还一报,丝毫不含糊。因此个人的杀业,乃是绑票、抢劫、杀人等社会不安的由来;群体的杀业,则为战乱兵祸的根本原因。预防之道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戒杀。
第一章 因果律的特性
众所周知,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制裁犯罪,一部厚厚的六法全书尚嫌不足。因果律要规范所有善恶行为的报应,当然也不会太简单;因果律的特性,自然也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
以下仅就与矛盾现象有关的三个特性提出讨论:(一)公平的特性;(二)因缘会合才产生果报的特性;(三)隐微的特性。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公平的特性再分为三点来讨论。合起来共有五点,分别叙述如下:
壹、因果通于三世
所谓‘三世’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现在世’指现在这一生。‘过去世’包括的范围,是由现在世的前一世起,逆推到无穷久远的过去,这段时间都属过去世。‘未来世’包括的范围,是由下一世起,顺推到无穷遥远的将来,这段时间都属于未来世。
所谓‘因果通于三世’,意义有二:(一)从行善或作恶到产生果报,所须时间有快有慢。快的话,当生就得到果报;慢的话,可能过去世造的因,今生才受报,或今生造的因,未来世才受报;更慢的话,则由因到果,跨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经过百千万劫,无穷久远的时间才产生果报。(劫是佛经上计算时间的单位。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经上说的劫,通常指的是大劫。一个大劫是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⑷产生果报后,受报的期间也有短有长。短的话,只有几日、几月、几年;长的话,从开始受报,到报尽为止,跨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经过千万亿劫,无穷久远的时间。关于这一点,请参考下一段的说明。
贰、小善行得小福报,大善行得大福报 小恶行得小恶报,大恶行得大恶报
兹分别讨论如后:
一、‘小善行得小福报,大善行得大福报’
说明:
‘小的善行得到小的福报。’小的福报程度轻,赚小钱、享小名、做小官或小主管、生活小康;小的福报时间短,也许数日、或数月、或数年、或二三十年就享尽。‘大的善行得到大的福报。’大的福报程度重,赚大钱、享大名、做大官或大企业家,甚至做国王做总统,生活优裕;大的福报时间长,也许一生、或十生、百生,甚至百千劫之久才能享尽福报。
因为这个缘故,若有人过去世中做了非常大的善行,他可能在很多世以前就开始享受福报,一直继续到这一生,甚至到未来世才能享受完毕。在没享完前,是没有谁有权利可以轻易剥夺他应享的福报的。
佛经中有关的经文:
1、佛说护净经说:‘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意思是说持斋一日,可以得到六十万世不受饥饿的福报。
2、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十品说:‘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又说:‘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软言慰喻……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3、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六品说:‘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4、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四品说:‘归依地藏菩萨……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
举例:
1、佛说诸德福田经记载:‘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名叫波拘卢。久远的过去世以前,曾遇僧人举办弘扬佛法大会。他听后无比欢欣,拿呵梨勒果供奉众僧。由此功德,命终升天享福。下生人间都出生在尊贵的家;端正雄伟,超绝群伦,九十一劫之久,未曾生病,此生仍有余福,遇佛出家修道。’
2、贤愚经记载:‘佛世时有一位金财比丘,往世为贫人,拾柴卖活。某日遇到毗婆尸佛,他将卖柴所得的钱,欢喜而恭敬的布施佛和僧。由于这功德,使他享受九十一劫的福报,金钱财宝无穷尽。此世仍享同样的富报,并且遇佛出家修道,得阿罗汉果位。’
二、‘小恶行得小恶报,大恶行得大恶报’
说明:
‘小的恶行得到小的恶报。’小的恶报程度轻,得小病、遭小挫折、劳苦而收入微薄、贫穷而低贱;小的恶报时间短,也许数日或数月、或数年、或二三十年就报尽。‘大的恶行得到大的恶报。’大的恶报程度重,或得大病、恶疾、短命、横死,或遭大挫折,或生而盲聋喑哑、身体残废,或生而为乞、饥寒交迫;大的恶报时间长,也许一生、或十生、百生、千生,甚至百千劫之久才能受尽恶报。
因为这个缘故,若有人过去世中做了非常大的恶行,他很可能在很多世以前就开始接受恶报,一直继续到这一生,甚至到未来世才能受报完毕。在没有受报完毕前,没有谁有权利可以轻易免除他应受的恶报。
佛经的经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品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举例: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记载:‘佛弟子中有一位难陀比丘尼,原本是贫女。她往世生于迦叶佛时代,有一次,与某位已经证得阿那含果位的贫女争著供养佛僧。佛先接受贫女的请求,难陀看不起贫女,向佛说:“世尊为什么不受我的供养,却先答应那位乞丐的请求呢?”由于辱骂有修行的人为乞丐之罪业,受到五百世出生在乞丐家的恶报。’
参、善恶不能轻易互相抵销
‘善业与恶业不能轻易互相抵销;须有相当的条件才可相抵。’这是维持因果律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则。善恶能相抵销时,‘抵销’只是一种表面上看到的现象,实际上应称为‘转业’较正确。‘转业’是指‘原有的福报,因作恶而发生转变’;或者是‘原有的恶报,因忏悔、止恶、行善、念佛而发生转变。’这时被转变的业报,或者由重转轻、由轻转无;或者现报转为后报、后报变为现报;或者根本断灭,或者暂时中止而隐伏,以后遇缘仍会再发。情形复杂,无法一概而论,也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说得明白。
这一个特性与世俗上的情形大不相同。世上有钱、有地位、有势力的人犯了罪,只须花大笔钱,买通贪官污吏,就可免除应受的刑罚。但天地大公无私,因果律之前,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善恶不能随便抵销,有钱有势者做了恶业,无法用金钱改做善事以求抵销应受的恶业。否则有钱势的人,大可有恃无恐,做尽伤天害理的事,然后花钱做做善事,就可消灾,免受恶报,如此一来那有公平可言。
不过,佛出世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众生出离苦海,当然也慈悲的替未信佛法、不明因果、犯下大恶重罪的人,指引了一条悔过向善的路。因此在符合相当条件之下,业报可以转变。如此一来,受到恶报、陷于痛苦绝境的人,也有了一线希望。
肆、因缘会合才产生果报
行善得福报,行恶得苦报。行善是‘因’,福报是‘果’;行恶是‘因’,苦报是‘果’。‘因能生果,果必有因’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有了‘因’后,还须要‘缘’来会合促发,才能产生‘果’。‘因’譬如种子,‘缘’譬如土壤、水分、空气、日光、这些都具备而且会合之后,种子就发芽、成长而结出果实。若缺乏缘的配合,种子仍是种子,不会自己变成果实。不过种子仍旧存在,只要有一天,‘缘’来促成,仍可成长而结果。
由于因缘会合才能产生果报,所以先造的因不一定先产生果报;后造的因不一定后产生果报;现在造的因也不一定今生就产生果报。
一般人多因看不见今生的现报,就否定因果报应的存在。其实,佛经上早就告诉我们:纵使经过百千劫那么久的时间,所做的善业恶业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因缘会遇,还是会产生果报,由自己来承担。
伍、复杂而隐微的特性
因果律绝对公平,因此必定复杂而不简单,难以三言两语解说明白;因果通于三世,因此常常隐微而不明显,难以轻易窥见全部的真相。
由于因果通于三世,往往一件福报或恶报,从开始到结果,跨越了过去世、现在世到未来世的长久时间,只有佛的智慧与神通才能彻底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凡夫是无法知道过去世与未来世的事情的。
因果报应有时隐微难测,就如浮于海上的冰山,我们只看见露出水面的部分,至于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有多大则不得而知。也许它只露出小小的一角,水面下的部分却巨大无比。无知的开船人,通常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理会聪明人的经验与劝告,见到冰山只是小小的,就盲目的将船开过去,结果难免船破人亡,后悔莫及。
不明因果的人也有同样的情形,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佛陀的佛眼观察出来的因果法则他全没听过;不信因果的人,则虽听过却因没有深入了解而无法相信。于是自己整日循著因果律的轨道前进,却不会善用因果法则以求趋吉避凶,掌握命运。结果难免遭受苦报,甚至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中,久年凄惨过日,无有出期,岂不可怜,又复可叹!
虽然往世与来世的书,我们无法得知,使得因果报应常常隐微难测,好在有些情形,在这一生行善这一生就得到福报,这一世做恶这一世就受到恶报。而且其中不少的例子里面,有很明显的证据,显示出确实是因某一善行才得到某一福报,因某一恶行才得到某一恶报。我们藉著这些事例,得以间接印证佛说的三世因果规律,的确真实不虚。本书收集的事例即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章 好人行善为何不见好报
既然善有善报,为何有不少的好人,甚至努力行善的人,仍然遭遇挫折、灾难与病苦,坎坷度日,无可奈何?
前面一章说到因果通于三世的道理,大家一定了解;不管什么人,遭遇挫折、灾难与痛苦,当然是由于往世做了恶业,如今正在受报所致。这时他努力行善,以求旋转逆境改变命运,可能的结果有四种:
一、各种条件未能配合,以致善行不能转变业报。这时他当然必须继续接受应受的恶报,直至报尽为止。(或许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者到死为止才报尽,或者未来世仍继续受报。)
所谓各种条件未能配合是指:缺乏真诚发自内心的‘慈悲心、宽容心、忏悔心、行善之心’以及不能力行十善或虽行而善行累积不够。
二、虽然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善行可以转变恶报,使它由长期变为较短期,但因往世所做恶业太重,应受的恶报期间很久,目前行善虽可得到福报,但仍嫌不足,福报与恶报力量悬殊,善不敌恶,转变了一部分业报后,仍有很多未能转变掉的恶报,必须继续接受,直到报完为止。(或许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到死,或到未来世才能报完。)假如今生至死仍无法受报完毕,当然今生就永远难以脱离困境,只有期待来世了。
譬如得了癌症,本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才死,并且耗尽钱财,连累子孙;行善的结果虽不能使他康复或减轻痛苦,但是却使他提早四个月就死亡,使他得以减免了最后四个月的剧烈痛苦,并且节省了大笔医药费。以上的情形,表面上看来行善似乎没有用,病人的癌症没有治好,还是死了,实际上行善的结果使他获得不小的好处,只因为因果律隐微难测的特性,使我们不能明白事实的真相罢了。
三、各种条件配合很好,行善的结果,已经使原本较重的恶报,转变为较轻的恶报;但因为表面上看来仍在受恶报的折磨,遂使人误以为行善没有功效。
譬如大肠癌开刀后复发,原本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而死;由于平日行善积德的缘故,使他的痛苦程度比类似的患者轻很多,表面上苦报并未免除,实际上是减轻了。癌症患者确实有藉由努力忏悔、念佛、行善而完全康复的例子,因此上面所做的比喻虽然不是假设用来做说明,它当然也有可能存在,请参看第四篇第二章自可明白。
四、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应受的恶报又不很重,或者即将受报完毕。行善的结果,到这一生的某个时期,善行累积够多了,于是福报的机缘成熟,恶报结束,逆境转顺,疾病康复,雨过天晴,行善的功效,于焉大显,庆快生平。
五、此外有一种情形较为特殊,就是行善以及修行的好人,原本应于未来世承受的重大苦报,会因他的努力行善修行,转变为较轻的苦报,而提早于现在受报。这种情形,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作好事没好报,其实正好相反,因为行善修行使他获得大利益,使重报转变为轻报,只不过提早于现在受报而了债。
由上可见,努力行善而能于今生就得到明显效果的只有第四种情形。而我们所看到许多好人或努力行善的人,命运坎坷,无法改善,除了第五外都是属于前面三种情形。这就好比你的附近搬来一位新邻居,你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只见他很努力工作,收入也很可观,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及不正当的浪费,但是搬来这儿住了大半辈子,他们没有一点存钱,遇到急难,还须向人伸手借贷,令人莫名其妙。但是当您获知他未搬来这里以前,欠人一笔极大的债务,必须随赚随还,抵销欠债,不能稍有延误,这时谜厎就揭开了。
如上面所说‘行善、修行的好人,由于正在承受过去世作恶应受的恶报而病苦、受灾难,以致于看不到行善应有的善报,其实他们的苦难已因善行而减轻、减短,但是自己却不知道’的情形,今举二例为证:
例1、 现果随录上记载:麻城有姓王的某人,吃素持斋,经过三年,某日身上忽然长了难治的恶疮,对于持斋起了退悔的心。他的朋友安慰他:‘你是持斋的人,佛与天神必会保佑你。’王答说:‘我已持斋三年,却得此恶报,持斋还有好处吗?’朋友说:‘你既然认为所持的斋没有用,可否把它卖给我?’王某问他怎样卖法,朋友告诉他,每持斋一天一分钱计算,吃素三年共可卖银钱十两八钱。王某很高兴,立即写了收据拿了钱,把持斋吃素的功德卖给朋友,打算次日就要吃肉破戒。不料当晚梦到二个鬼来责骂他:‘本来十个月前你就该死了,因为你持斋修行,所以能延命到现在。你既卖去持斋功德,算起来反而让你活过头了。’说罢立即要捉他走。姓王的哀求鬼卒暂且宽容,延缓一天,愿意将钱退还,恢复吃素持长斋。明日,找到他朋友,说明原委,想讨回卖斋的收据,朋友说昨天回家就在佛前用火焚化了。王后悔不已,当天果然死了。
王某人本来十个月前就应死亡,因持斋修善的功德,使死亡的重报,转变为较轻的、只生恶疮的苦报。却因他的卖斋与立即死亡,而彰显了其中的因果转变情形,足以为本章所述因果原理作最好的印证。
例2、 印光大师文钞全集引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师记录下来的事: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解脱时,忽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降临,指示他:‘你在久远劫前,作过多次国王,做了许多迫害恼乱百姓的恶行,本应堕落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称为恶道),长久受大苦报,由于你宏扬佛法的缘故,得以免除将来的地狱大苦报,将它转变成目前的人间小病苦,你要忍受。再过三年,有位大唐国僧人名玄奘,会到此拜你为师,求受佛法。’戒贤法师于是强忍病苦,力行忏悔,经过很久,终于康复。过了三年,玄奘法师果然来拜师求法。戒贤法师叫弟子述说病苦的情形,徒弟边说边哭,可见病苦的惨状。若非菩萨指明往世因果,或许有人会说,如此大有修行的得道高僧,尚且得到这样的惨病,佛法有什么灵感和利益吗?其实这全是往世业因,以及转‘后报重报’成为‘现报轻报’的缘故。
第三章 坏人作恶为何不见恶报
既然恶有恶报,为何有不少坏人,甚至无恶不做的人,仍然升官发财,辉煌腾达,事事如意,令人羡慕?
由于因果通于三世,因此不管什么人,今世做大官、赚大钱、享大名,当然是由于往世做了大善行,如今正在享受福报所致。这时他不修善而为非作歹,可能的结果有四种:
一、若善恶不能互相抵销,他当然可以继续享受他应享的福报,继续升官到他所应得的职位为止,或继续赚大钱,如他所应得的。直到福报享尽时,才会开始遭受为恶所应得的恶报。这个时间或许在几年、几十年后,或许到死为止,或许未来世仍继续享受他未享完的福报。
二、若其福报因作恶而发生转变,但因往世所做的善行非常大,应享的福报期间非常长久,目前虽然作恶应受恶报,但比起福报的力量仍差很多。既使作恶转变了一部分福报,但还有很多剩余的福报,让他一直到死也享受不完。如此一来,这一生中,他永远过著好日子,当然看不出为恶所应得的下场。
三、不断作恶的结果,使原本很大的福报,减为比较轻的福报,但因表面上看来仍在享受福报,过著好日子,遂使人误以为作坏事不会有恶报。
四、应享的福报即将享受完毕,做坏事到某个程度,累积得够多了,于是恶报的机缘成熟、福报结束,开始尝到为恶的苦果,过著凄惨的日子,甚至得到恶疾、遭横祸而死,后悔莫及。
由上可知: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非作歹,却仍旧能步步高升、钱财滚滚、得意非常,都是属于前面第一、二、三的情形。
这就好比你家附近搬来一位陌生的新邻居,他并没有从事任何正当或不正当的、可以赚钱的行业,可是却过著豪华奢侈的生活,钱财之多总是花不完,令人莫名其妙。但是当您获知他未搬来以前,在银行有一笔钜大无比的存款,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假如有一天,你这位邻居参加民间储蓄会,把会款标走后就赖帐不按期交会款,被告到法院,法官当然判决他败诉,必须还款。但绝不会判决没收他的全部银行存款,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失公正,而且荒唐可笑。同理,一个正在享受大福报的人,若是作恶,顶多只是转变掉一部分的福报,绝不会将其巨大的福报一笔钩消,剥夺他应享的权利,因为因果律是极其公平的。
像这种由于正在享受福报,以致于他虽然作了大恶业也没看到他受恶报的事,在佛经里有一个最好的例子。
杂譬喻经说: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某日,一位以杀生为业的屠夫前往见国王,并请王答应他一个请求,王问他有何愿望,他说:‘国王您每遇节日需要屠杀畜生时,请全部赐给我包办。’王说:‘杀生的事,很少人乐意替别人做,为什么你却那么喜欢做?’屠夫答以:‘我往世曾做贫穷人,幸好靠杀羊得以度日,又因杀羊之故,死后生到四天王天,享受天福。天上寿尽,又出生为人,还是从事杀羊的职业,死后又生天上。就这样六世出生为人,都从事屠羊的工作,使我每次死后都生到天上,享受天上无量的快乐,前后往返天上人间已有六回。屠羊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因此向国王提出请求。’王问:‘就算真如你所说的,但你怎么知道的呢?’屠夫答:‘因为我具有能知宿命的能力,可以知道往世的事。’王不相信,认为他说谎,因为像屠夫这么下贱而毫无修行的人,怎么有能力知道宿命?国王疑惑不解,便去向佛请教。佛答说:‘屠夫所说全都真实,并非说谎。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那时很欢喜、很恭敬、很专心的瞻仰辟支佛庄严的容貌,善心随生,由于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回生天享福,出生为人又能知宿命。因为敬佛的功德,造作于前,福报先成熟,才能六次往返天上人间;杀生的罪业应受恶报,但机缘尚未成熟,所以不见他受报。等此生命终,福报享尽,他将堕地狱接受屠羊的罪报。地狱的罪报受完,接著无数次出生为羊,一一偿还命债。这位屠夫,知宿命的能力很浅,只知过去世六世杀羊生天的事,再早些的第七世的事,他便无法得知,于是误认为屠羊是使他生天享福的原因。’阿阇世王至此恍然大悟。
杀生祭拜,损人损己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
浙江省钱塘这地方,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斋戒相当虔诚。他死后神魂附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说:‘因为我的善行不够广,没有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可是在阴间却来去自如,相当快乐。’
有一天,他的神魂又附在那孩子的身上,呵责他的妻子说:‘你为什么要杀鸡来祭祀我呢?因为你杀生,所以现在我走到哪里,背后总是有阴间的官吏随在后头看管著我,所以我无法像从前那么自由了。’有一位孕妇问了她自身的吉凶,他说:‘这一胎是生男孩,母子都平安无恙。下一胎又会更生男婴,生第二个男婴时,母子都会死亡。’到了后来他讲的话,果然都应验了。
《大藏一览》上记载:
佛陀跟他的弟子阿难在河边行走时,看见五百个饿鬼一边走路一边唱歌,阿难问佛陀,佛陀说:‘这五百个饿鬼的子孙,正在替他们修福,他们快要解脱苦海了,所以他们唱歌跳舞,表示高兴。’后来又遇到好几百个饿鬼很伤心地走过。阿难又问佛陀,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饿鬼的子孙正在为他们杀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饿鬼身后有火逼迫他们,因此他们在啼哭。’
世俗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就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他们的祖先。(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大部分人办丧事,不但杀生请客,而且弄得杯盘狼籍,鸡鸭和鱼的骨头到处乱扔,真是减损福德,增加恶业。这种办丧的方式极不合理!《地藏经》告诉我们:办丧事不可杀生,以增加亡者的负担和痛苦,而且一切新鲜水果和饭菜都要先供养十方佛菩萨和圣贤,才能食用。饭粒和菜渣不可掉在地上,一则表示惜福,二则不致引来蚂蚁和其他小昆虫,无意中被践踏而死。
第七章 结语(感言)
一、现代教育的危机
——游于艺,而不志于道(本末倒置);
——重物质,而忽略心灵(舍本逐末)。
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句话启发我们为学应先本而后末,由内而及外,这样才能体用兼备,华实并茂。
现代的教育太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游于艺’,而不明白‘道’是什么东西?只知贪名求利,而不晓得什么是‘仁义德行’?
现代人大多只重视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生活;甚至以为玩弄物质就是精神的享受。殊不知老子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教诲;佛陀也把‘色’和‘声’称之为‘色尘’和‘声尘’,因为除了圣乐和梵呗以外,一般现代音乐大都像灰尘一样,是会蒙蔽心智、覆盖德性的。有许多学科,明明是研究物质,怎么是精神呢?心理学是一门‘挂羊头,卖狗肉’的学科;表面上有精神的味道,其实研究的都是有关行为的科学。
许多现代人都认贼作子,以为思想、观念和意识是‘真心’。其实,他们所谓的观念,就是佛经上所说的‘法尘’,‘法尘’就是意识所攀缘的名相;这种东西跟‘色’、‘声’、‘香’、‘味’、‘触’一样都会蒙蔽心智,所以也叫做‘尘’。
我们一般的思想,其实都是‘妄想’和‘杂念’。以思想来研究心性,无异是在缘木求鱼,永远办不到的;因为脑中有妄念,就无法产生清净的心智。好比水本身动荡不停,就会失去照明的作用。
当我们有了杂念和思想,就无法了解真正的心性。譬如:海水激荡时,我们只见到波浪,而见不到水。所以经上说:‘离开了分别的妄念和意识,才能明心见性。见到心性是非常美和非常愉快的一件事,因为真心亘古常存,不生不灭,比虚空还广大(心包太虚)。’有了这种胸襟,可以引发民胞物与的同体大悲、无限量和无条件的慈爱心。
圆觉经上曾说:有杂念的人,无法见到万物的真相。这好比船只正在行走时,船上的人就无法见到岸上景物的本来面目;当我们坐在正在行驶的船只上,我们以为岸上的景物在移动,这就叫做‘舟行岸移’。由此可知,我们所见到周遭世界,都是‘错觉’或‘幻觉’。
由于现代教育不研究心性的道理,而把毕生精力都投注在知识和技艺上;这种‘舍本逐末’、‘骛外遗内’的毛病,造成了许多‘失落的一代’和‘迷失的自我’。
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只游于艺,就好像树木只有枝叶而没有树根、只开花而不会结果一样。不明白心性和智慧的道理,而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艺,到头来还是机械性的东西,对人类的和谐与幸福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和谐与幸福真正的泉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向外境追求。所以技艺和知识,没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人类。难怪现代的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古人因为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研究学问目的在济世;今人研究学问,不以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目的大多在赚钱发财。只有技艺,而没有道德理想,生活的内容和人生的意义将是多么贫乏!因为他的生活是刻板而没有情趣的。这种人纵使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其名叫做‘专家’,其实只不过是‘匠’字号的人物而已。
孔子说:‘行者余力,则以学文。’佛陀也告诫我们:‘先学好有关心性和人生的真理,再读其他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书籍;因为世俗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菩萨用来度化众生的工具罢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先学‘解除切身的烦恼’、‘明见自己的心性’以及‘利益一切众生’的真理。自己分内的问题不解决,不会待人处世,学习再多的知识和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应该明辨这件事情的内外利害、轻重急缓,研究学问才有受用,才能学以济世。
本书介绍许多道德和命运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希望诸君多在心地和品德下功夫,五福自然就会临门。
二、摘要
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五福的意义、种类、原因、条件和关系,并且介绍获得五福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福是长寿,长寿主要是慈悲心所感应的结果。
第二福是富贵,富贵是施舍和恭敬心所感应的结果。
第三福是康宁,康宁是清净心所感应的结果。
第四福是好德,好德就是叫我们广结善缘、多积福德、锻炼心智。因为前面三种福都是世人享用的果实,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好德。假如我们今生不多播好德的种子,那么福报享用尽了,必然遭到贫穷、下贱、多病和短命的恶运。
第五福是善终,善终是由于我们行善而不执著善的行为、名相和果报而获得的。换句话说,善终是心无挂碍所导致的结果。
一切福德和智慧都离开不了心地,只要我们在心地上多下功夫,多播善种,常拔恶草,常以慈悲的水灌溉心田,常用智慧的光普照善苗,必然会开出五福的美果!
所以说:‘幸福来自内心,不要向外寻求!’从外境和物质当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而且肤浅的;因为外在的事物都会产生变化,怎么能靠得住呢?
善终的预兆
《净土三昧经》上说:‘如果一个人平日行善,临终将要升天时,他会看到天人拿著天衣和乐器来迎接他。但假如造恶而要堕地狱时,临终时便会看见许多士兵(鬼卒)拿著刀枪矛戟围住他。虽然这两种人所见到的不同,可是嘴里说不出来,只能随他们所造的善恶业而受果报。’
《华严经》上也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会见到阴相(即神识,俗人叫做灵魂)。平日造恶的人会看见自己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受苦,有时看见阎王和鬼卒拿著刀杖要抓他去,有时会听到三恶道受苦的声音。但是平时行善而将要升天的人,临终会看见天上庄严的宫殿、仙女在游戏和快乐的样子。’
捕鱼的人,临终时看见无数的鱼来索命。打鸟的人,临终时看见许多鸟儿在啼叫和追逐他。杀牛的人,临终时看见所屠杀的牛群现形索命。甚至他还没死时,别人看见这屠夫已变成了一只牛。这是他将投生恶道的征兆。《地藏经》上还有所谓‘业报论对’的说法。
《地藏经》第六品上说:‘有的人临终前病得很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常梦见恶鬼和家里的亲人,有时行走在种种危险的道路,有时发觉自己被鬼压著动弹不得,或者和鬼神同游各种恐怖的境界。日子久了,身体变得更为虚弱,病情更加严重,每晚都不得安眠,甚至在睡觉中也会叫苦连天,十分凄惨而丝毫不得安宁。这些都是他过去恶业所造成的。因为他的冤家在阴间告了状,法官尚未判定罪的轻重,所以他很难舍去世寿,疾病也很难痊愈。’
遇到诸如此类的征兆,我们应为他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并且广造福事,回向给他和他的冤家,以化解这一场纠缠。要了解详细的情形,请研读《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六、善终和梦的关系
有把握得善终的方法,我想大家一定很希望知道‘自己今生能不能善终’这一问题的答案。
这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回忆或反省一下,自己所做的梦就行了,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我们平时所做的梦当中,可以反映出我们修养的好坏,乱攀一通,当然是修养功夫不到家的象征。修养不好,又怎么能有把握得善终?
明代的高僧紫柏大师说得好:‘必须睡觉和作梦时,能够念佛不间断,才能解脱人生的苦厄,而有把握得到善终。否则功夫不够扎实,临终时还是得不到受用的。’
因为作梦和善终有著这么密切的关系,所以紫柏大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成就得快,早一点有把握得善终或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每天早上一醒来,便应反省昨夜的梦境。假使昨天夜里我们作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梦,今早就应该像丧了父母一样的伤心流泪,然后责打自己,恳切地忏悔和发愿,再加努力用功。每天都这么做,心智锻炼的功夫就一定进步得很快。
为了让诸君了解什么叫做‘乱七八糟的梦’,我们必须说明一下梦的种类。
根据《善见律》的记载,梦有四种:
(一)四大不和梦——这是因为身体的机能不调适所产生的,比方睡觉时梦到山崩,或者在虚空中飞腾,或者见到有老虎、狮子、野狼来追逐,这些都是虚假而不实在的梦。
(二)先见梦——一般人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指的就是这种攀,因为从前看见某些事物和现象,留有深刻的印象,再加以不断地思念而把内容排列组合,浮现在梦境当中,这也是虚假而不实在的。
(三)天人梦——天神为行善的人示现吉祥的梦境,使他能继续行善。为造恶的人示现不祥和恐怖的梦境,以劝阻他为恶。为造恶的人不现不祥和恐怖的梦境,以劝阻他为恶。这种梦是真实的。
(四)想梦——这是因为人们过去的福德和罪障所感现的梦。例如:有福德的人,常梦到吉祥和行善的事情。有罪障的人。常梦到恐怖和不善的事情。梦见我们在礼佛、诵经、持戒、布施 也是属于善于梦。梦到吉祥和行善的事对我们道德修养有益处。
所谓‘乱七八糟的梦’。指的是那些虚假而不实在,并且对我们的品德修养又没有益处的梦。
诸位可千万别小看梦境地!因为梦中的感受很真实,它是我们品德修养的指标。同时作梦也有善、恶、无善无恶三种。梦到拜佛、听经、说法、救人是属于善和功德。梦到杀生、偷盗、邪淫和妄语等事情是属于恶。梦到柴米油盐、逛百货公司、去公园玩乐是无善无恶的。梦到行善对于我们的品德有帮助,梦到造恶和世俗的杂事是表示我们的修行不力,应勤加忏悔,努力用功才好。
在这里要顺便附带说明的一点就是:‘梦中造恶业,因为心业赢弱,所以不感果报。’有关戒律的书上也说:‘梦到偷盗和邪淫等恶行,不算犯戒。’因为梦是虚而不实的,在梦中,被我们所侵犯的众生并没有实质上的损失:况且我们不是有意去犯戒造恶,而是意识心田里恶的种子和习气太强,控制不住,所以才会作恶梦。
所谓‘乱七八糟的梦’,在这里指的是有关造恶和世俗杂事的梦。
七、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断除烦恼的圣人,死了以后,不会再投胎;除非他想行菩萨道,可以‘乘愿再来’这世间,度化众生。这种境界当然很自在。
另外有人用念佛的方式,把烦恼调伏住,凭著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念力,可以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接受佛菩萨的教化,而得成就智慧,出离苦海。
除了上面这两种人以外,死了一定会再投生,投生的地方总离不了天界、人间、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这就是‘六道轮回’。从一个人死了以后身体各部的温度,可以测知他的投生到什么地方。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脚下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头顶,最后只有头顶暖热,而其他地方都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圣人。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眼睛,最后只有眼睛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升天。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心窝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还是做人。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腰部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去做饿鬼。
假如一个死时,从上面开始冷下来,一直冷到膝盖,最后只剩下膝盖暖和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去做畜生了。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上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脚下,最后只剩下脚底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那么他就是到地狱去受苦了。
为了便于记忆,经书上有了一偈诵,可以帮助我们: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上面这一测验方法,只供你作参考用,诸位千万不要随便到处乱摸死人的体温,以免使死者产生憎恨和厌恶心。因为临终时一旦有了憎恨和厌恶心,恐怕会出生到地狱、饿鬼或畜生等三个不好的地方去。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利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本轮相法’,来测知人死以后往生的地方。另外也有人因为虔诚拜佛、念佛、感动了佛菩萨来告知亲人往生的地方。(参见《地藏经》)
八、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
从前佛陀在祗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财富多得很难计数,可是只有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二十岁时就结了婚。结婚不七天,因为夫妻恩爱,就一同到后花园游玩。后花园有一棵奈树长得很高大,树上开了很美的花朵。新婚的妻子想要这种花,刚好四周又没仆人在场可以代劳,他的丈夫就亲自爬到树上,越爬越高,所攀踩的树枝,因为太细而折断了,人就从高空摔下来,一命呜呼哀哉,全家大小都非常伤心,哭个不停。
佛陀怜愍长者,来到长者的家中慰问。并且告诉长者‘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以及‘罪福产生的原理’,接著又说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诗偈:(《法句譬喻经》)
‘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可望入胞影,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命死复生,罪主不败亡。
始终非一世,从痴爱长久,自从爱苦乐,身死神不丧。’
长者听了佛陀的这段话,心开意解,忘记忧愁,跪下来问佛陀说:‘我的独生子前世到底造了什么罪业,为什么这么早就夭折了?请您告诉我吧!’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小孩子拿著弓箭在游戏,旁边有甲、乙、丙三个人陪著。这个小孩子看见树上有一只鸟,想射杀它。旁边那三个人就怂恿这个小孩说:‘你假如能够射中树上的这只鸟,你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小孩子被美言所动,拉开弓箭射中了小鸟,小鸟当场死亡。甲、乙、丙三人都在旁边喝采,大家都很高兴地离去。
这三个人因为见杀随喜,所以生生世世常受丧子之痛。这三个人当中,某甲因为过去种的福较多,出生在天上,某乙出生在海中做龙王,某丙则出生在人中,他就是您老人家。而那一个射杀小鸟的孩子前两世出生在天上做某甲的孩子,也因为从树上摔下来而命终。后来又投生在海中做龙王的儿子,他出生的那一天就被金翅鸟吃掉了。今天投胎做您的孩子,也只活到二十岁就夭折了。因为您过去世曾经见杀生随喜,所以今生遭到丧子之痛的果报。您的孩子因为过去世曾经杀害无辜的动物,所以今生受夭折的果报。真是因果报应,如影随身,丝毫不差。’
接著佛陀又说了两句启发性的诗偈(《法句譬喻经》):
‘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三处,阴行而默至,所生如响应。
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缘,自然报如影。’
长者全家大小都非常欢喜,当下证得初圣果。
九、施舍衣食,临危免死
《左传》上记载:
春秋时代晋国的赵宣子在首山的下面耕田,看见桑树下面有一个人已饿了三天三夜,于是他就请他吃饭。吃了一半,那人就不吃了。赵宣子问他原因,他说:‘剩下的这一半是留给我年迈的母亲吃的!’赵宣子请他把饭菜吃完,然后又再送他许多新鲜的食物,托他拿回去孝敬老人家。
后来灵公要杀赵宣子,正当赵宣子快要被刺到时,忽然有一个勇士挺身倒戈而救出赵宣子。赵宣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就是从前在桑树下,那一个差点饿死而被你救活的人。’赵宣子问他的姓名,他不告而退。
由此可知,布施衣食救济饥寒贫病的,遇到危难,可以逢凶化吉,延长寿命而保善终。难怪《付法藏经》上说:‘佛陀的弟子薄拘罗,过去世本来是一个穷人,因为看见一位修道的出家人患了头痛,便发至诚心,送他一粒果实而治那位修道人的病痛,从那时候起,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从不夭折,也没有病苦。他在佛陀那一个时代,出生以后遇到了许多灾难危险,都安然渡过。从来没有生过病,而且还活到了一百六十岁,得大善终。’
十、专心念佛得善终
念佛得到善终实例很多,像〈净土圣贤录〉和〈念佛感应见闻记〉里都记载得相当详尽。
据我所知,临终时因为别人帮他念佛,而得善终或往生菩萨净土的人非常多。除非我们自己真的修到有把握往生,否则一定要借助‘临终助念’才行。因此成立‘莲社’、‘念佛团’、‘临终助念服务团’是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
念佛不但能消业障、增福慧,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譬如:一个人死了十二个小时,本来他的表情一直很难看,后来有人帮他念佛的名号,念了几小时后,第二天,那死者的肢体柔软、表情很好看,甚至还有面带笑容的样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实。死了十二个小时才帮他助念,都有上述的效果,更可况临终时就一直帮他念佛,那效果是当然更大了。
下面我们引用一段经上的故事,来证明临终念佛的效力:
〈杂譬喻经〉上记载:
从前一个人了家学道,证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并且断除了所有的烦恼。他成道以后,凡是对他有恩的众生,他都运用神通和智慧去救度他们。只有他自己的母亲在地狱中,尚未得到救济。因此他就想尽各种办法,要来救的母亲出离苦海。
当时他入定观察时,他发现一位杀害父王、篡位自立的国王,再过七天就要死了,而且死后受罪的地点恰好跟他的母亲在同一处。
那一天晚上,这一位罗汉就运用神通进入王宫,在墙壁上现出半个身体。国王见到了很恐惧,拔刀砍去,刀子却脱落在地上,而那罗汉仍然动也不动。国王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急叩头谢罪。
罗汉就问国王:‘你是杀害父亲篡王位的人吗?’国王回答说:‘是的。’罗汉又说:‘我知道你的命只剩下七天,你死后会堕入地狱,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
国王立即苦苦哀求罗汉救他。罗汉说:‘只剩下七天,假如要作大功德,恐怕来不及了。假如你在这七天里能专心念佛不间断,就可免得这场灾难。’
国王听了罗汉的话,果然一心拼命念佛,七天当中都没有懈怠。死后,他的神识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到了地狱门,于是他赶紧继续念佛。说也奇怪,才念出了一声‘南无佛’,炎热的地狱的突然清凉了下来。所有种种刑具顿时化为乌有,所有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都脱离出了地狱。那罗汉便向他们说法,罗汉的母亲、国王以及地狱的众生都一齐解脱苦海。
十一、临终时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一个人死在医院比较可怜,因为临终时没人帮助他念佛号,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身心不宁静,所以可能投生到不好的境界。更可怕的是,医院附设有‘太平间’,病人一断气,就马上推送到那里去。可是一个人呼吸刚停止不一定就已死亡。佛典上说:‘体温完全消失,神识(灵魂)离开了身体,才能叫做死。’(根据《大毗婆沙论》第三十八卷,《瑜伽师第五卷》第八十四卷、《发智论》第二卷、《法蕴足论》第五卷。
住在高雄市三民区凯国路邹太太的父母,因为发生车祸而被送到医院,还没有‘死’,就被送到太平间去。后来死者托梦给他的女儿,说他死得很冤枉,没有死就被送去冷冻。邹太太不断的放生、修福、请高僧诵经回向,才平息了父母的冤情和怨气。
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看见亲属死了,应马上为他念佛或者说法,而不要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因为在死者的面前哭泣,会激发死者的眷恋和贪爱心,影响他投生的境界,所以临终时哭泣,不但对死者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会害了他。为此,古来的祖师大德都认为:不要在死者的面前哭泣,如果您真的很想痛苦一场,那么就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哭个痛快吧!千万不要在死者的附近嚎啕大哭,以免扰乱他的心思,又增长了他的情执。
遇到临终时,不管是自己的亲友或陌生人,都应为他大声诵念佛的名号,并且勉励他心生善念,或者称赞他平日的善行,以启发他的信心。你帮他念佛,他的心自然也会因为念佛而变得高尚,不但不会贪恋世俗的杂物,而且对死亡的畏惧也会消失。这岂不是一举数得吗?
遇到亲友临终时,不要急于搬动死者身体或者为他更换寿衣,以免打扰死者的神识,使他产生痛苦和烦恼。
念佛真是不可思议!借著佛菩萨的愿力,念佛会使临终的人心中没有恐怖和挂碍,心中充满著虔诚的善念,必然会投生到一个很好的地方——佛菩萨的净土!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临终时,安排亲朋或莲友们,大家轮流为他不断地念佛,连续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念佛。例如轮班念佛时,第一班由两个人念,每次念一至二小时,念到时间,然后换另外两个人来接班,继续地念佛,这样,亡者一定会往生佛菩萨的净土。
遇到亲友临终时,我们应好好想一想:只要他能升天或者往生佛菩萨的净土,那我们还有什么好忧伤的呢?还有,不要盲目地为死者烧金纸,因为纸钱只对往生鬼道的死者有用。往生人道、天道、畜生道和地狱的众生都无法用纸钱。所以不如把烧金纸的钱省下来印经送人,功德较大,也不如行善念佛回向给死者,比较经济实惠而且功不唐捐。
《地藏经》上说:为亡者行善作功德,亡者起码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剩下的七分之六由生者自己受得。(见‘利益存亡品’)假如把布施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可以得到百千生的福报和微妙的快乐。如果只回向给自己的家属或者利益自己本人,只能得到三生的福报。(见‘较量布施功德缘品’)
关于临终的正确知识,请参阅《地藏经》、《临终津梁》、《临终须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和《中阴救度密法》这些书。
十二、诵经可以超度亡魂
诵经可以消业障,开智慧,解冤结,也可以度亡魂,使不得善终的众生,得以投生到较好的境界。
不弃病女得贵子
自古以来,凡是娶有缺陷或有病的女子为妻的人,所生的子女多非常贤贵贤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地仁厚,能够舍己利人。例如《懿行录》上记载:
文绍祖有个儿子跟柴家的女儿订了婚。订婚后,柴家的女儿忽然生了恶病。文老太太很生气地说:‘我娶媳妇应当顺天理、讲信义。违背礼仪,很快就会有不祥的后果的!’
因此文家仍旧把柴家的女儿娶进门,婚后二年,文绍祖的儿子考上科第,媳妇的病也痊愈了,后来三个儿子都很显贵。
§ § §
清朝康熙年间,娄县有一个手不释卷的人叫顾元吉,他当贡生时,平常的测验总是冠军,可是每次进入正式的考场,总是看见有女鬼跟著他,因此文思大乱,以致正式考试的成绩是很差。
原来顾元吉年轻时,曾经和一个女子订了婚。后来却嫌那女出身清寒,不去娶她,那女的抑郁而死。
顾元吉屡度不中,心情很不好,晚年发疯,常常自己打击自己打击自己的阴部,他的学生们曾保护他,可是当他们松懈时,他又开始用力打阴部了。后来走到桥上,看见桥下的水很清澈,他感叹地说:‘在这地方埋葬,最合适了!’于是就投河而死。
这一天正好是六月一日。所以,周安士先生说:‘凡是因为朋友和妻落魄而舍弃他们的人,最后也会贫寒落魄。就好像顾元吉一样,他虽然有文才,可是却没有什么成就,最后还落得葬身鱼腹的下场。(见《阴骘广义节录》卷下)
六、失德的下场
(一)卖斋立毙
从前麻城这地方有一位王先生,他吃了三年的素食。有一天,他身上长了恶疮。他的朋友安慰他说:‘像吃素的人,佛菩萨和天神一定会保佑你的。’王先生说:‘我持起三年的斋,却受到了这么恶报,吃素有什好处呢?’他的朋友说:‘如果不要吃这素的功德,那么你是否可以卖给我呢?’王先生问道:‘怎么卖呢?’他的朋友说:‘一天以一分银卖给我,你吃了三年素,可以得十两八钱的银子。’王先生很高兴,就写了一张出卖功德的证据,并且盖了私章,把三年来吃素的功德全都卖给了王某人,并且收到了十两八钱的银子。双方银货两讫。
王先生拿到这么多钱,心里很欢喜。他想,我明天就要开始吃荤了。可是那天晚上他作梦,梦到有两个鬼卒骂他说:‘本来在十个月以前,你的福禄早就完了。因为你吃素的缘故,所以寿命才延到现在。现在你把吃素的功德卖掉了。你的寿命变成负的啦,已经给你多活几个月了。’这两个鬼卒说完话,就要把他抓去。王先生请鬼卒暂缓一天,他一定把银子退还朋友,而且从今以后,一定恢复吃长素。
第二天一大早,王先生急忙拿著银子去找那位朋友,并且要向他赎回功德的字据。没想他的朋友说:‘昨天我把字据带回来的时候,就马上在神像前焚化了。’王先生听了以后,悔恨交加,不久就死了。由此可知,出钱财请高僧来一起诵经和拜忏,必定可以得到福报。(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二)贪小失大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商人,名字叫费迦沙。进入罗阅城,被一头母牛用角刺死,牛的主人很害怕惹来麻烦,就把那头母牛廉价出售了。可是当买主牵著那头牛去喝水时,也被那头母牛从背后把他刺死了。他的家人很气忿。立即把母牛杀了,又把肉卖给人。有一个农夫买了母牛的头。当他走累了,想在树下休息时,就把母牛的头挂在树上;可是没想到牛头却从树上掉落下来,牛头上的角正巧刺中他的要害,那农夫也一命呜呼了。
瓶沙王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认为很奇怪,就跑去问佛陀。佛陀说:‘从前有三个商人向一位开旅馆的老妇人借宿。借宿本来是应该给钱的,可是这三个人以为老妇人孤独无能。就等老妇人出外时,偷偷地溜走了。一来被老妇人追到。这三个商人却赖皮说:‘我们已经给你住宿的钱了,你怎么可以再来向我们要呢?’老妇人无可奈何。她非常痛恨这三个商人,心里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将来我再遇到这三个人,我一定要杀死他们。当时的老妇人就是现在这头母牛。而那三个商人就是弗迦沙他们三个被牛刺死的人。’
七、嫉妒贤能,子孙残废
《迁善录》上记载:
宋朝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毛病;一个驼背、一个跛脚、一个手脚不能伸直、一个两只脚都失去作用、一个疯癫、一个愚痴、一个耳聋、一个瞎眼、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监狱中。
子皋看到这种情况,就问蒋瑗:‘您做了什么事情的,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大的灾祸呢?’
蒋瑗说:‘我平生并没有干什么大坏事,只不过经常要嫉妒比我高明的人,而喜欢对我巴结的人。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就加以怀疑。听到别人做了恶的事情则深信不疑。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好像自己损失了什么似的。遇见别人有了损失,好像自己得到了好处一般。’
子皋感叹地说:‘您的心术这么坏,应该满门全灭才对,恶报岂止这些罢了。’ 蒋瑗听了他的话,突然感到畏惧。子皋又说:‘如果您能够改过向善,则必可转祸为福,从现在开始,仍然还不会太晚!’
蒋瑗从那时起,就痛改前非,广修善行,过了数年以后,他九个儿子的毛病都逐渐痊愈了。
八、救人危急,生子贤贵
《懿行录》上记载:
明朝的时候,在福建建宁这地方,出了一位皇帝的老师,名叫杨荣,他祖父世世代代以船员渡人过河为业。
有一天,河流涨大水,冲毁了许多民房。有许多被水所淹死的尸体,顺著河道漂流而下,其他的船只都争先恐后他捞取财物。只有杨荣的祖父专心地救人,而没有捞取财物。
同乡的人都嘲笑杨荣的祖父这样的作为很傻。杨荣的祖父回答说:‘我平时以船渡人,所赚的钱已经能够维持生活了,何必去捞取那些非份之财呢?’
后来杨荣的父亲出生时,家境已经渐渐宽裕了。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告诉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先积有阴德,子孙将会发达显贵。’
后来杨荣出生了,二十岁就考中了科举,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跟杨荣一样的官司爵。杨荣的子孙都很显贵,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的后代。
由此可见:志在利人,自己也一定会得利益;志在得财,到了最后是人财两空。所以孟子说:‘我们只谈仁义就是了,何必说到利字呢?’
九、发牢骚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贤愚因缘经》上记载:
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经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就下马来请教佛陀,并且向佛陀顶礼。波斯匿王向佛陀说:‘假如您能够请那位诵经的师父出来,让我们相会面,我愿意布施十万文钱!’
佛陀回答:‘您应当先布十万文钱,然后才可以请那位诵经的师父来和您相见。否则,等您看到那位师父以后,您就一定不会出钱了。’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这么说,他只好先布施了十万文钱供养僧宝。可是当他看见到那位师父的相貌以后,他心里觉得很后悔,没有想到声音清脆宏亮的那位师父,居然是一位个子长得这么矮小,而且面貌很不好看的人。
他问佛陀这是什么缘故,佛陀说:
‘从前有一位名叫迦叶佛的圣人,当他圆寂以后,国王为这位圣人盖了一座很大的塔。国王命令四位大臣监工,可是其中一位大臣很懒散。国王就责备他。那位大臣很气愤地说:“这座塔太大了,何时才能完工呢?”可是等到完工后,他看到塔尖很庄严,就布施了一个宝铃在塔上。
因为他的懒散和随便发怨言,所以五百世中,身材都很矮小。又因为他挂了一个宝铃在塔上,所以五百世中,声音都非常宏亮而且悦耳。’
由此可知,我们要明哲保身,则不可随便批评别人或某件善事,也不要唠唠叨叨常发怨言,以免自食恶果。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造了不同的善恶业,就会各受不同的果报和苦乐。例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嘴巴难看,这是因为他前生虽然布施修福,可是常犯口过常说肮脏的话。
我们不但不可以说粗鲁和损人的话语,甚至连憎恨的念头也不可有,因为心里一有了憎恨和怨气,就会起烦恼,而使得身心不自在,并且影响到人际关系。所以古人说:没有憎恨的清净心,才是完美永恒的。
‘面上无嗔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生不灭是真常。’
十、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
《贤愚因缘经》上记载: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许多尼师叙述了她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
‘我过去曾经做一个有钱人的太太。虽然我丈夫家财万贯,可是我自己并没生育。后来我丈夫又娶了姨太太,生了一个小男孩。我因为嫉妒心很强,就私自的把那小男孩杀了。姨太太找我理论,我就发誓说:“如果我杀了你的儿子,我的丈夫会被毒蛇咬死,我生的孩子会被水冲走,被野狼吃掉,而且自己会吃亲生子女的肉,我自己会被活埋,我的父母会被烧死!”
那一生,我死了以后,堕入地狱受了无量苦。地狱的罪受完以后,投生做人。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我同我丈夫回娘家。在半路上生产了,于是就暂歇在树下。忽然有一条毒蛇来咬我丈夫,我丈夫就这样死了。我哭得很伤心。天亮以后,我牵著大儿子,又抱著幼儿,边走边哭,来到了一条河流的旁边,因为没有渡船,所以我就把老大留在这一岸,而先抱著幼儿放在对岸,然后再回来抱老大。没想到老大看见我回来接他,就忙急下水向我走来。老大走不到几步,就被河水冲走了。我回头来抱幼儿,狼抢先一步把他吃了。看见幼儿被吃得血肉淋漓,我更加伤心。于是我赶紧回娘家,却在路上遇到人说我娘家失火,全家人都被火烧死了。
后来我又改嫁。正当我要临盆生产时,我的丈夫喝醉酒回来,没人开门,我丈夫破门而入,大发雷霆,不但狠狠地打我一顿,而且把刚生下的婴儿丢到锅子里煮,强迫我吃。我因为怕他,所以勉强咬了一口,痛入心肝,赶紧弃夫逃跑。跑到波罗奈国,又嫁给一个丧妻的人当妻子,才新婚没几天,我的第三任丈夫死了,按照那一个地方的习俗,夫妇如果相爱,丈夫死了,妻子要陪著下葬。我因此被活埋了。刚埋不久,恰巧有一群盗贼来偷挖坟墓,盗取财宝,我被救出来了。
我想我过去到底做了什坏事,今生的遭遇这么凄惨。当时我听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讲经说法,他可以帮人们解答生活上疑难,我就去请他度化我。由于过去世我供养圣人时曾发愿修行,所以今生能遇到释迦牟尼佛,而且修正果。’
十一、虐待动物,不得好报
《法苑珠林》上记载:
唐高祖武德年间,隰州大宁这地方,有一个农夫,名叫贺永兴。因为邻居的牛侵犯了农作物,他残酷地用绳子将牛的舌头勒断。后来贺永兴生了三个孩子,都成了哑巴。大家都认为就是他虐待动物的报应。
十二、不著五欲才是真德
五欲是贪爱美色、悦耳的声音、迷人的香气、上好的美味、以及柔软舒适的触觉感受。因为这五种欲都是向外攀缘的,向物质境界追求的,内心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何况追逐外境就会起分别和烦恼,使心中不得安静。所以佛陀警告我们:‘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感官的享受是短暂而肤浅的。’
《大智度论》上也说:‘一切凡夫常被五欲所苦恼,陷入五欲中而无法自拔。人们贪求五欲,像野狗啃骨头,再啃还是那个味道。贪著五欲,好比无知的小孩子用舌头舐利刀上的蜜,所得到的快乐只有那么少,万一被割著舌头,损失可就大了。五欲会使人造恶业而堕入三恶道,使人失去定功、神通和智慧。
《诸经要集》里的第十二卷记载了许多贪著五欲的害处和故事。例如:频婆娑罗王为女色身入敌国;优填王为色欲而失神足通;沙弥贪著龙女身上的香味,死后变为恶龙;小沙弥爱吃酪,死后变为酪虫;鹿角仙人贪受触感而失去神通……等。
下面我们举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说明:
有一个比丘在森林中的莲花池畔散步,闻到莲花的香味,心里产生了贪著。莲花池的池神说:‘你为什么不在树林下面坐禅,而到这里来偷我的花香呢?你可知道,贪著香味,心中就得不到自在,而且会起烦恼。’
后来又有一个来到莲花池,用手把莲花连根带叶拔起,并且把莲花弄得乱七八糟,池神却闷不吭声。
比丘感到很奇怪。他问池神说:‘那个人把你的莲花弄得一团糟,你怎么不管呢?而我只是在你的池畔散步,你就责备我,这是什么道理呢?’
池神回答说:‘世间上的恶人,满身罪垢,纵使头上再弄脏了,也是差不了多少,所以我不想管,可是你是修禅定的好人,贪著这花香恐怕会破坏你的好事,所以我责备你。譬如白布上有一个小污点,大家都看得见。那些恶人,好比黑衣,再加上几个黑点,人们也是看不见的。’(见《诸经要集》第十二卷)
-
作者帖子
论坛搜索
最近回复
Banner
论坛统计
- 注册用户
- 3,753
- 论坛
- 20
- 话题
- 6,561
- 回复
- 8,326
- 话题标签
- 5